发布信息

再读张小龙的8小时演讲,那些我认同和不认同的

作者:王海      2024-09-11 22:30:00     41


你印象最深的产品演讲是哪一场?


对我来说,绝对是2012年张小龙的8小时《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这场演讲是产品经理的盛会,是产品哲学分享的巅峰,往后再也没有哪一个分享能达到这个高度。


在职业的启蒙阶段,我们就能聆听大佬对产品的思考和原则,是产品经理们的幸事。


年少不知愁滋味,我在2015年初读时一脸茫然。但时隔多年之后,当我再次细细品读《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却是满篇思绪。


每一次的思考都应当梳理、碰撞和分享。所以,这是我认同的、不认同的、和值得商榷的产品观。



01

我认同的微信产品观


卓绝的思想永远在熠熠闪光。回顾这8年的产品发展,也是在按照微信的产品观在变化。这就是必须认同的微信产品观。


1 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


这句话非常合理。适合人与人发生交互的产品,如社交、社区等。建立一套规则机制,然后看用户行为和产品价值的演化。这是天然的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用户变化。不要过早的人工干预,强制的拉新促活,在演化的早期可能是副作用。


但这里也有两个需要考虑的地方。一是是否要引导演化的路径和方向,以符合预期的产品调性。二是是否需要有人牵头引导,让少数人带动大部分人。


毕竟现在用户的耐心和好奇心都在降低,已经没有耐心跟着产品慢慢长大了。


2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这句话和俞军的「人是需求的集合」一个意思,龙哥的这句话更具象一些。环境会营造出差异,体现到人的行为上。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也要考虑为用户营造合适的环境,比如社交的私密环境,朋友圈的公开环境,以及评论是否考虑到了各方的心理。


环境跟场景的区别是,场景是大的环境,场景因为环境的差异,再次进行了细分。比如龙哥讲的在路上和电脑前发微博的例子。


最后配合上龙哥的饭否再理解这句话:「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微博像是一个环境,但它不会主动刺激人,所以是个伪环境」「环境就是听众,发表的言论自然就是适合粉丝听的言论。环境就是个天然的过滤器」。


3 人是懒惰的,懒惰是创新的动力。


创新的人不懒惰,他们创造的动力是为了让他人懒惰。懒符合人性,让人越懒的产品越容易推广。


近几年的产品发展,从手机打车、到外卖、到各种**,以及视频对图文的冲击,都是让用户在懒惰的路上一路狂奔。还有各种培训的速成班,本质还是让自发的主动学习回到懒惰的填鸭形式。


从另一个层面看,懒惰的产品之所以替代了现有的形式,必然提升了效率,加快了信息的流动,然后用户才接受,愿意使用。


但反过来看,主动学习的能力将越来越重要。这将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了。


4 时尚是驱动力。人是跟风的,不要太工具化。


抖音的发展是不是这样?营造潮流。现在的影视口碑是不是这样?突然间大家都在讨论,不参与讨论就显得不合群。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也要为产品思考爆点和社交货币的价值。让用户去表达自我,让表达自我的人去带动潮流。比如现在朋友圈流行的大字图片分享样式。


但从另一个层面看,如果产品垃圾,时尚的驱动力会将产品崩塌。还记得《上海堡垒》吗?就看各位产品经理如何使用这把双刃剑了。


5 人没有耐心,要让用户1分钟爱上你的产品。


没有耐心是绝对的。用户现在的可选择性,比8年前多太多。这是供大于求的时代。


在这个抖快短视频,1分钟要缩短为2秒钟,如果2秒内没表现出吸引力,就拜拜了。


6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但人总是类似的。总有着内在的七情六欲,总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着喜怒哀乐。


产品面向大量用户,解决的是一类人的问题,他们在环境中的表现类似、行为类似、习惯类似。而且面向一类人的推广肯定比面向一个人效率高。


但换个角度,个体的觉醒,才会带来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产品经理要是那个清醒的个体,我们要是那个清醒的个体。


7 Facebook, Pinterest, Instagram, Path等产品解决 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 “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 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 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这句话,请细品100遍。


8 在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伟大的产品满足人的情感诉求。


为什么要表达情感?因为用户想表达的、能表达的永远是自己,他不会为了用产品而用产品。


情感代表了认同,是对用户的洞察,是用户对环境的反应,然后产品承载了用户的情感变化,用户自然就认同了产品。


用户虽然是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也是一个真实具象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情感生物。我们用产品去承载他们的欢乐、寂寞、炫耀,产品也自带了时尚感。


情感是更底层的东西,让用户用产品表达自己。


9 不要用户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人都会具象化的表达, 这是语言的底层逻辑,也是人类简史中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想象。


于是,我们听到的就是别人已经抽象了的描述。但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描述上,应该看背后真实的意图。


去寻找真实,而不是表象。


10 不在同类产品里找需求,涂鸦重要吗?


涂鸦是米聊的重要功能,是应对微信竞争的重拳出击。而且涂鸦自带时尚感。但涂鸦重要吗?确实不重要。


涂鸦的使用成本高,1分钟画不完搞不定,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玩转涂鸦。涂鸦的理解成本高,面对一堆乱画,用户能快速猜到对方的表达吗?


回到即时通讯的工具属性上,涂鸦不符合产品本源的效率定位。


11 不要听产品经理的需求。他们会要求你加是否在线,是否已发送到手机,是否已读, 要分组,要滤镜,要涂鸦,要多终端同步,要云端保存消息,要文字图片视频一起发timeline,要多头像,要赞头像, 要有PC版,要自动导入通讯录好友,要群名片, 要……“你去用其他同类产品吧”


这句话,请再细品100遍。


12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品,从QQ到微信。


就像桌上黑色的联想电脑和白色的Mac,都是精品,但这代表了两个时代。(龙哥饭否的解释,大致是这个意思)


13 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纳为心理诉求。心理的驱动力远胜工具。


龙哥还提问,漂流瓶应该是语音还是文字?肯定是语音,漂流瓶满足的是好奇心。


为什么产品要归结到心理诉求?因为心理诉求表达的是自己,是用工具完成自己的动机。而且因为表达的是自己,所以需求也是刚需。


工具是完成事务性的外部驱动,心理诉求是使用产品的内在驱动。


14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先做产品结构,再做功能细节。对主干精雕细琢,对枝叶不做深入。


好的产品经理盯的肯定是从0到1再到10,不是从33%到35%。


数据思维、目标导向,让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工具化,不再感性了。想到这里突然有点可悲。


无论我们是不是古典产品经理,都应当是个理想主义产品经理。


15 产品是演化出来的,演化需要产品的DNA。DNA是价值观。


产品需要面临大量的决策,那什么是决策的依据?就是价值观。


历经决策上线迭代的产品,就是我们价值观的完全呈现。


16 不是便捷,而是路径。同样给用户选择不用的权力。


肌肉记忆就是最好的记忆。而且给用户可以选择不用的权力,那么朋友圈只能是个二级入口。


现在再看朋友圈带来的发现页流量,成了微信给各种新功能导流的圣地。坚持原则的意外之喜。


17 探索手机上的新交互。


微信引领了多少新交互,数不胜数。


18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02

待商榷的微信产品观


环境变了,做法也要跟着改变。有些产品观随着发展,需要我们再进行深刻讨论了。


1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不在产品中掺和自己的道德感。


这是对的吗?


如果产品让用户一直沉迷呢?我们是否要提醒用户?是否要主动添加一些有利的因素?如何解决推荐引擎的茧房?


互联网本该让人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如果用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要不要提醒用户世界的奇妙和有趣?


产品需要考虑伦理道德吗?产品作为能影响用户思想情绪的载体,要不要承担一些责任?如果承担,就要加入自己的道德感。


让一切有序发生,有序是不是道德感?


2 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理解。不来自调研、分析、讨论和竞争对手,甚至不能同理心。


那应该怎么理解用户?对未来的趋势把握不准怎么办?对潮流感知不明显怎么办?


就剩下一条路,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做产品。我们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产品吗?实际情况有点复杂。


3 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虽然产品的目标是普世,但用户对产品的价值就是不一样。这是事实。


用户会对产品有好恶程度,这对产品来说也不公平的吧?


用户分层,精细化运营,是行之有效的用户运营手段吧?



03

不认同的微信产品观


有些观点我认为不对。或者说,现在的我认为不对。


1 你无法理解他人,你只能以己推人。


我们究竟能不能理解他人?产品经理的同理心呢?


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理解,但我们也要尽量理解和带入用户。


但龙哥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大概是回归到人的本质。越底层的东西,大家越一样,然后自己想要的就是大众需要的。我们肯定不能做一个连自己都不需要的产品。


2 在最后一刻才决定新版本特性 。


龙哥说不预先做规划和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个版本 。


但我们至少要保持两个月以上的产品目标。目标确定,小迭代的特性也就确定了。要做的是根据线上的情况,调整后续做法,以便更好的符合预期。


产品经理要用产品验证自己对世界的判断,而验证本身代表的就是特性。






结语:


细读经典,经典需要代代传承。


独立思考,思考才能兼容并蓄。


那些经典中我们认同的和不认同的,都是我们对自身的思考。然后沉淀下来,应用于我们正在做和未来做的事情。


毕竟,产品经理就是让事情正确的发生。






往期推荐:


《视频动态,一个被微信遗忘的功能》


《微信公众号标签,标出了一个新时代》


《短内容?聊聊微信的视频号》





欢迎关注公众号,持续输出产品经理干货文章

关注后回复【社群】,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产品


以上就是再读张小龙的8小时演讲,那些我认同和不认同的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链接:http://www.36sw.com/news/783621.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再读张小龙的8小时演讲,那些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键词: 产品 用户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