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止戈为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止戈为武,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自:左丘明[战国初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原文: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释义: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扩展资料:
典故
楚国大夫潘党,劝楚庄王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一座大“骨髅台”(叫做“京观”),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子孙后代看,借以炫耀楚国的武力,威慑诸侯。
楚庄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禁止 *** ,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从文字组成上讲,这个‘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
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禁止 *** 、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这七种德行,我一种也没有,拿什么留给子孙!……晋国的军卒为了执行国君命令而战死的,他们也没有什么错。怎么可以用他们的尸体做京观呢?”
楚国的军队按照楚庄王的命令,到黄河边祭祀了河神,修筑了一座祖先宫室,很快就班师回国了。
创作背景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最早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止戈为武什么意思
“止戈为武”,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原意指止息兵戈才是武功,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求得和平;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用法:主谓式,在句子中通常作定语,含褒义。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故事内容:
潘党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楚庄王是把止息干戈当做一种美德来追求的。他打了胜仗后没有继续对晋国使用武力,而是罢兵回国,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都体现了楚庄王的“仁德”思想。可见,楚庄王说的“止戈为武”并非是在“强调用武力解除敌人的武装(得胜之后再收藏武器)”,而是指“停止使用武器(武力)放对方一条生路,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也就是说,在楚庄王看来,停止对晋军使用武器(武力)使晋国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德。
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
止戈为武的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
【例子】只有发展国力,达到一定实力,才能实现止戈为武。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止戈散马、止戈之武、止戈兴仁
【反义词】励兵秣马
扩展资料
1、止戈为武的近义词
止戈散马
【解释】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各自回家安居乐业。
【例子】战争结束了,止戈散马,百姓也得到休养生息。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2、止戈为武的反义词
励兵秣马
【解释】励: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例子】天下诸雄励兵秣马,虽都不肯轻启战端,但小规模的兵力试探从未断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我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
"止戈为武",作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并不多,但它却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武功呢?不是打过多少胜仗,而是止息兵戈。
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用武力降伏了郑国后,就打算撤兵回国。援助郑国的晋国军队赶到时,战争已基本平息,晋军统帅荀林父认为,没有必要与楚军再交战,也准备撤军。可两人的部将十分好战,结果双方终于打了起来。
楚军袭击了晋军的中军,荀林父思想准备不足,防御也有漏洞,在楚军的攻击下,造成自己一片混乱。荀林父看楚军来势凶猛,一时难以抵抗,就下令说:"快上船过河,先过河的有重赏。"结果军中士卒争先恐后登船。先上船的人用战刀砍断正在攀舷的士兵手指,一时弄得哀声震天,士气大减。驾驭战车的军土从陆路慌忙退却,而马车又陷在泥坑里,结果当了楚军的俘虏,晋军损失惨重,尸横遍野,剩下的残兵败将趁着天黑渡河,才逃了出来。
楚军获得全胜,将士异常自豪。一位将军建议楚庄王说:"我听说战胜了敌人要建筑一个纪念物,将来给子孙看,使他们不要忘了先人的武功。我看您也应该这样做。就把晋军尸首堆积起来,封土为丘,来纪念这次对晋国的胜利吧。"
楚庄王摇摇头说:"你哪里知道啊?你认识'武'字吗?在甲骨文里,'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啊!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这就是禁止 *** ,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多财富。现在晋楚两国交兵,士卒的尸骨暴露在野外,百姓生活不能安宁,这七种德行我一样也没有,拿什么留给子孙,我是没有武功的。我看,咱们还是回国吧。"
楚庄王没有修筑纪念物以表彰这次战功,很快就班师回国了。
成语"止戈为武"就是由此而来。后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最后求得和平。而"武"字的创立正是凝聚了我们的祖先非凡的智慧和对军事或战争行为目的的深刻理解。
止戈为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止戈为武,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止戈为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以上就是关于止戈为武(止戈为武,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