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温州日报(温州日报招聘信息栏目)

     2023-03-29 12:31:07     42
3分钟前

今天给各位分享温州日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温州日报招聘信息栏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温州日报这几个字是谁写的?

昨天,温籍作家叶永烈回温,与其姐叶芙芬、其弟叶永武将其父叶志超藏于温州70年之久的水墨画《申江战焰图》献出,拟捐赠给上海吴淞抗战纪念馆,以纪念“8·13”淞沪抗战84周年。

该幅作品为日军工兵大佐高桥胜马于1933年秋所画,描绘的是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的景象。画宽1.3米、高0.5米,画面苍凉,一片断墙残壁,几棵枯树,一道铁丝网,十分萧索。画面中心有一翼然之亭,此亭在战火中幸存,至今仍屹立于庙行。画的左下方,竖写着一行中文:“陆军工兵大佐高桥胜马”,并盖着印章。画的左上方写有:“昭和八年秋于庙行镇写之”。这表明此画并非虚构的写意之作,乃是写实之作。

尤为值得我市文史界珍惜的是,画的右侧竖写着篆字“申江战焰图”,用一小条纸贴上后加的。题字者落款为温州画家叶曼济。标明“三四、一二、二五”,即指1945年(民国34年)12月25日。这是在日本投降后补题的图名。画上还有温州名医、书法家池源瀚(池苏翁)应叶志超邀,所题的两首七绝:“无端战祸烈芦沟,苍茫江天烽火愁。见说春申黄歇浦,故垣斜日不胜秋。”“黩武穷兵年复年,降幡终出海东天。丘山白骨知何罪,令我披阅一怅然。”

画的左上方,是叶永烈父亲叶志超题写的两首七绝:“十载干戈旧战场,春申江浦感荒凉。画图一样经行处,废垒黄蒿剩夕阳。”“一片降幡出海东,始知黩武总成空。天骄也有黍离恨,应悔当时用火攻。”两诗之间,加了一行小字注释:余此次(1946年)自杭州道经沪上,所过之处与图相似。

在题诗之侧,叶志超还写下一段小记,记述画的来历:“余在永嘉(温州旧称)神州画苑购得绢本横卷一帧,乃日本陆军工兵大佐高桥胜马所写,系摹上海庙行民居市廛炸毁及敌戒区所布铁丝网状,极荒凉萧瑟之致。今倭寇屈降,海宁康平,沪市重光,披览斯图,不胜怃然,即题二绝,以志感慨,并以为黩武穷兵者戒。丙戍暮春雁荡志超氏识于东嘉寓庐。”

据上海宝山方志办姚家驹介绍,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驻沪的 *** 第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率领下,奋起抵抗。离庙行不远的吴淞,成了日本陆海军集中攻击的目标。2月22日,日军两万人在总司令植田谦吉的指挥下,由吴淞进逼庙行,十九路军坚决抵抗。战斗空前惨烈。庙行镇被打得断垣残壁。经过战火洗劫,庙行满目疮痍。高桥胜马翌秋去那里,一片凄凉,于是动笔绘下此图。

另据叶志超《温州三次沦陷记略》与叶永烈查找资料所见,温州第二次被日军攻陷时,高桥胜马是侵温日军指挥官之一,任辎重联队队长,所以画作也就随他带到了温州。日军进城后,司令部就设在市区铁井栏毗邻叶家的大楼——永嘉商业银行,叶志超正是该行行长。

1946年春,叶志超在温州五马街神州画苑见到此画,以为是日军侵华的史画,从中可以汲取历史教训,于是买下画作,并在披阅之余,有感而发,写下两首七绝及小记。

“父亲擅书法,喜欢字画,手头宽裕,买了不少名人字画。后来‘文化大革命’,很多都被扫荡一空。这幅画,弟弟把它卷起来,带到插队落户的乡下,才幸免于难,后在温州家中保存至今。”在叶永烈看来,这幅由日本军官亲笔所绘的日军侵沪所造成的惨象,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一般的山水风景画。它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对于今日中日两国人民都有着深远的内涵——以史鉴今,莫忘“黩武总是空”,“父亲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正因如此,父亲在世时,总把这样一幅使人压抑的画作,挂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墙上,为的是永远不忘战争的苦难。”

温州日报是每天派送的吗

温州日报是每天派送的。根据温州日报南浦发行站的消息:温州日报南浦发行站的地址是浙江省温州市南浦住宅区龙野组团6幢106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将以完美的服务赢得大家的信任,我们将始终保持着品质优越、诚信为本的理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灵活的机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继续为大家提供高质服务,温州日报南浦发行站热忱欢迎大家光临指导。经营范围:发行温州日报的定点站,负责每天派送日报。

温州哪个媒体曝光最快

温州日报。《温州日报》系 *** 温州市委机关报。是温州市发行量最大、发行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1947年5月1日创刊。《温州日报》从1984年7月1日起向全国发行,翌年10月起向海外发行。从该日报可知,会在每天12点曝光最新的事物,是最快的曝光平台。

温州日报温都通怎么打不开了

手机内存不够,应用缓存过多导致的。

进入设置-应用程序-全部-找到温州日报温都通应用程序,清除数据或者缓存,当然手机内存还会留有大量的隐藏内存是无法通过软件清理的。

温州日报龙港那里买

温州日报龙港本地的日报报刊亭或报社可以购买。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温州日报发行量较少,可以在龙港本地的日报报刊亭或报社订购购买。

温州日报的发展历史

1947年

5月1日《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周报》遵照 *** 浙南特委之决定,在浙南游击根据地今瑞安市桂峰乡坳后村小方山创刊,报名暂为《时事周报》。周报由特委宣传部正、副部长胡景 、郑伯永负责。 《时事周报》为四开四版油印报,印数600份,内容主要为由特委电台提供的新华社电讯。首任编辑安邦;刻写、油印分别由洪水平、谢功富负责。

1949年

5月7日温州解放。发《浙南周报号外》,标题为《浙南人民 *** 解放温州》。浙南地委决定将《浙南周报》改为《浙南日报》,并由军管会接收旧《浙瓯日报》等的设备器材交《浙南日报》使用。

5月12日 《浙南日报》正式出版。第一张对开四版铅印大报,按《浙南周报》的编号顺序,第一期为94号。报名四字为夏子颐所书,刊头下标明:“发行与编辑者:浙南日报社、军事管制委员会”。浙南地委宣传部长、中国人民 *** 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胡景瑊兼任报社社长、总编辑。报社社址花柳塘,编辑部临时地址府城隍。每期发行约2000份。

1950年

10月 高光等8位同志调到《浙南日报》工作,高光任副社长、总编辑,同时从各县报道组抽调力量充实编辑部,采编人员增至20余名。

1951年

6月17日一版头条刊发 *** 温州地委、温州区专员公署发出的《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和运用浙南日报的通知》

8月1日 《浙南日报》改为《浙南大众》,由日刊改三日刊,仍为直排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

1952年

1月10日三版开辟“李四喜思想”讨论专栏。“李四喜”是虚拟的人名是一部分政治觉悟不高,土改后满足现状,不愿继续前进的农民的典型。这次讨论历时3个月,收到来稿来信307篇。

1954年

9月5日报社内部刊物《改进工作》创刊。

1955年

1月1日《浙南大众》报由三日刊改出隔日刊。

1月31日地委组织部批文由张雪梅、林白、吴崇澜、苏虹、殷惠中等5位同志组成编辑委员会,这是本报创办以来开始有编委会。

3月19日本报发行达18050份,这是创刊以来最高发行量。

1956年

1月1日 本报各版由直排改为横排,刊头《浙南大众》四字改为《浙南大众报》五字,系集 *** 手迹。

11月7日 首次发表本报摄影报道。

1957年

1月 建立制版车间,标志着本报能制作新闻照片,结束了多年来只能用插图、木刻等美工作品的历史。

3月1日 《浙南大众报》由隔日刊改出周六刊,报名《浙南大众报》五字改集鲁迅字体。同日,编辑部从县前头迁至公园路。

1962年

3月29日 一版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通栏栏题下,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满怀激情颂先进》并开辟《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专栏,至12月11日结束,共发50期。

1963年

上半年 本报开始在各县配备驻县记者。

1964年

7月1日《浙南大众》报名四字,改由郭沫若题写。

8月 报社印刷厂更换平板印刷机为轮转印刷机。

1965年

10月31日今日开始至次年3月15日:“高举 *** 思想红旗,为实现‘四十条’而奋斗”在套红通栏栏题下,一版连续发表了《台下大队综合治理山水田,低产变高产》等九个典型,并均配发社论。

1966年

1月20日 开始在报眼位置每日刊登《毛主席语录》。

1967年

1月3日《浙南大众》报第3971期,报头四字改为楷体字。

1月4日 因帮派组织“夺权”之故,《浙南大众》被迫停刊,改出《新华电讯》,刊头下署“温州革命造反临时联合总部”。此后,一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惨遭批斗迫害。

3月4日 《新华电讯》共出10期,改出《新华社消息》,下署“浙南大众报社捍卫 *** 思想战斗大队主办”,共出22期。

3月21日 改出《浙南大众》新一号,刊头为黑体字。至6月1日共出65期后,改出《新华电讯》。

8月1日 续出《浙南大众》报新66号。

8月29日改出《新华电讯》,无编号。

1968年

4月5日 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管小组到报社实行军事管制。

5月1日 红一号《浙南大众》报出刊。

6月22日浙南大众报社革委会成立,军代表纪友明任主任。

1970年

1月18日《浙南大众》报由周六刊改为日刊,逢星期日出二版。

1972年

10月14日《浙南大众》报第5558号刊登《停刊启事》:“本报遵照上级指示,从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起停刊”。

1979年

12月4日 温州地委决定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负责筹备《浙南大众》报复刊工作。

1980年

3月15日 地委发出《关于浙南日报复刊的通知》。

3月 本报招考复刊来第一批采编人员,以后又陆续招考多次,共录用68位同志。

4月12日 温州地委任命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兼本报总编辑、党委书记,丁春霖为本报副总编、党委副书记,周益林、林白为副总编辑、党委委员。

5月1日 《浙南日报》试刊出版,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试刊二个月,共出18期。

6月本报《内部参考》创办,不定期出刊。

7月1日《浙南日报》正式复刊,当日报纸发行16517份。

1981年

2月 一版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统一思想认识,振奋革命精神》,对“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苦恼引起的讨论”作小结。这个讨论自1980年9月‘27日开始到1981年1月底止,选登了100多篇文章,共34期,对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理解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效甚好。

3月20日 本报《编通往来》第一期出刊。

1983年

2月17日 本报新闻标题《鱼都“游”到哪里去了?》和连续报道《郑祥育退房记》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这是本报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性奖励。

5月1日 浙南日报编辑部与市农委联办《浙南日报农村科技版》试刊,两个月后正式出版,每周一期,发行50000份,1984年底停刊。

1984年

3月 本报购置二台书报胶印轮转机,改凸版印刷为平版胶印,在全省地市报中首家采用此先进设备。

4月9日 温州市委任命丁春霖为本报总编辑兼党委书记,戴知谦为党委副书记,朱嘉富为副总编辑,周益林、林白为调研员。 7月1日 《浙南日报》改名《温州日报》,报名由舒同题写。

温州日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温州日报招聘信息栏目、温州日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原文链接:http://www.36sw.com/news/6469.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温州日报(温州日报招聘信息栏目)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键词: 温州 日报 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