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摆在她们眼前的题目太惨苦,谁也不许让对方为本人停止一切,最后她们只能分别
没有背离,把一对年青人生生分离的是比钢铁还残酷的实际
转念又想,其实,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书的命运,也许原本就应当是在被流传的路上
一本书能被别人借阅,甚至截留,被众口传阅,比束之高阁,比只被某一个人收藏,也许更有意义和价值
似乎听人说过,“书乃天下公器”
所谓公器,就是可以人人得而用之也
来到我架上的书们,虽是我节衣缩食购得,却并非将永远归我拥有
正如所谓江山,不会永远为某个当权者所拥有一样,正如明月清风,不会为任何再伟大的人独占一样
河水的生命在于流动,书籍的意义,或许就该在于被阅读,被传颂吧?甚至,也许,对书而言,那些借书而读的人,总是比拥书自重者,要更为亲切,可爱、可近一些
就像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文章能被转贴,被引用,或者抄袭,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一样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海国图志》,是东方各国人民了解西方和抵抗西方第一流的宝贵典籍
魏源所提出的抵抗侵略的两大纲领:“以夷制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社会内部经济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七八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济观点的媒孽
它的孤愤之处在于,一方面,魏源虽然深明“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但人心的积患究竟是什么,魏源并不明确,只是朦胧觉得社会存在巨大的思想危机,他的“经世致用”,是这种思想危机无法找到出路的一种形而下的突围,在这一过程中,魏源是孤愤的
其次,魏源在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大半生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幕僚,五十多岁还在参加殿试,五十六岁始任扬州府兴化县知县,他一直游离在晚清政治格局之外,他的改良思想固然伟大,却不免意兴阑珊
第三,五十年代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冲决了一切补救改革的幻想,魏源的改良思想被挤到时代思想主流的幕后,他参与了反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但思想坠入一种不可解脱的矛盾:对式微没落的清王朝的绝望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困惑恐惧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跟随伟人的想法很有趣
以上就是关于(百度推荐)红中麻将群一元一分贴吧/微博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