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二妗子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吃二妗子做的豆沫,吃她做的“纯面油饼”
“纯面油饼”,就是我们经常吃到的油饼,可是在那些时候,乡下人吃到是很不容易的
“纯油面饼”,这名字是二妗子家的表哥给起的
每次我去二妗子家,第一顿饭上桌的必是“纯面油饼”,接下来才是小豆沫,再下来才是咸菜稀粥
二妗子手脚利落,我和表哥妹们还在玩呢,二妗子早在一边变戏法似地把饭做好了,看着我们大口大口地吃得香甜,她笑吟吟地开心极了
在这道风景中,没有柔情,只有尖刀,只有钢铁,我们还可以嗅到一点血腥的气息,但我们无畏
/> 对于现代人来说,寄信已成了一种奢侈
那天,我到市中心的邮局寄几件稿子,顺便想买50元的邮飘
谁知卖邮飘的小姐连声道歉:“对不起,早上我只领出来30元的邮飘,你下午来吧
”看来这就是他们日常的营业额了
把信投进邮筒时,也是一下子就落到了筒底的空洞之声
小时候,很羡慕大人寄信
怎么把信放进邮箱里,它就会跑到要去的地方呢?很好奇
我第一次寄信是在初中三年级,可那次没有贴邮飘
那时,看了不少爱情小说,就有点想入非非
总觉得班上的小琴特别耐看,真是愈想象愈美
就抄袭小说中的语句,偷偷地写了两页纸的长信,折叠成一只小鸽子,悄悄地夹到她的课本中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想象着小琴看信时的情景,一定是满脸通红吧,她会怎样给我写回信呢,我又如何再给她写信,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小琴没来,她的坐位上空空的
我正想侧面打听一下,班导师阴沉着脸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怎么小小的年纪就早恋?你的写作能力还很强么!”说着,便把我精心炮制的作品拍在了我的面前
我冷汗淋漓,爱情鸟早已吓得无踪影
在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下,我从此不敢正视班上的女生,特别是那个心目中曾经非常美丽过的小琴
寄出的信,犹如放飞的风筝,盼望它去与云儿风儿交谈,带回一点点追求的东西或慰藉,于是风筝身后总有一股线牵着,就像寄信后的心
信,可以载回一段友谊、乃至初恋,当然,也可以载回难堪与忧伤
譬如少年时的那只纸折的白鸽
然而,信可以寄托的,远不止是少年时的纯情和孟浪,信,还可以表达对亲人的问候、同学或朋友的关心
大学和刚参加工作那阵,几乎是每三天就要寄出一封信,而且,有的还超重呢,总有那些讲不完的话
工作了几年,特别是成家之后,信,就越来越少了
内容也愈来愈单调,有时就像拍电报:“近来好吗?有空来玩
”或者是“看到你写的文章了,还好
”已经到“提笔前想说的话很多,提笔后又无话可说”的年龄了
倘若那个还再三天寄一封信,反倒有鸡鸣狗盗之嫌了
人成熟了,话也就少了
给私人的信是减少了,给公家的——严格说是给报社、杂志社的信却是增多了
灯光下,全神贯注地给稿纸中的方格填满文字,连带自己的希望和幻想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周周正正地贴上邮飘,怀揣着它走进邮局
然后,就在盼望中度过日子
结果自然是失望多于希望,但即使是寄出的稿件杳无音讯,那份寄信后特有的情怀,却是难以替代的
哔竟,自己的作品,至少已有一个读者——编辑欣赏过了
这些年,虽说写稿已用电脑,但寄稿子我还喜欢用信件
将打印的稿子折叠好放进信封,再在信封上写上邮编、地址和编辑部的名称,就有一种和编辑部直接交谈的感觉,稿子是否能投中,反倒显得次要了
生活在
三毛对尘世是夏日对冬季的热恋
她和缓纯洁简单,像她如许的女作者很少,她广学多闻,常以聪慧观照自性,诚恳慈爱,为爱和灾害写稿,在撒哈拉戈壁,矜抚孤贫,寰球一齐印着她的踪迹,而她动作寰球人民,更是荣上加荣
有一回,我无意中说双手握着车把,手电筒不好拿,我是衔在嘴里照亮前方的路的,母亲泪流满面,问我是否弄疼了牙齿,我才发现胸前湿了一大片,原来是口水流了下来,我又不敢放手去拿
以上就是关于(科普一下)2人3人跑得快,上下分广东红中麻将哔哩/小红书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