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谷:活到老,学到老,原来这就是服部半藏流传下来的东西,那他一定死不瞑目了
??走遍街巷,找不到会议的日子,小伙子则随机钻进一家单位,见熟人而点点头,没有熟人便搓出一个证件,采访
掏上别人一席话语,撰写成文章,借上别人一沓材料,整理成稿件
这次行旅还没有结束
在被自然的湖泊拒绝了之后,我却被一座文化的山接纳了
其实,在我心里真正崇尚的是自然,远没有被文化熏陶的原始的自然,现在真的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去处了
人类的脚步踏遍了我们居住的土地上的每一个地方,月亮上都印上了人类的脚印,更不用说是地球了
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去追寻一种自然与文化结晶出的美丽吧
记不清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存在就是理由
或许,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吧
猛地,我被这心惊肉跳的怕吓清楚一跳,梦醒了
在老家农村,大年初一就要走亲戚,即走父亲的弟兄,我的伯父叔父,舅舅、岳父之类的亲戚
今年大年初二,母亲一再催我领上儿子去趟外婆家,看看外婆和在乡里的二舅、四舅(大舅、三舅在城里干公事)
本应该走两家亲戚,挺容易的,可我几年没有走过乡里的亲戚了,怕走亲戚,一走免不了的应酬
外婆家离我家并不远,说不远也远,一条渭水河把我家和外婆家一分为二,没桥过河就远了,现在有了桥,一过桥走不上两里路就来到了外婆家
外婆家的庄子大,人多
舅爷排行老大,弟兄6个,舅爷4个儿子,还有其他5个舅爷家的儿子大小二十来个,那么多亲戚,现在都已成家立业,要走趟亲戚得走满满一天,我怕去我外婆家不是怕走不起这些亲戚,而是怕少不了的应酬,只要你去了,这家吃一口,那家吃一口,不吃饭说你看不起人,一天下来胃口撑不住,有时还喝个酪酊大醉,忘了东西南北,出丑装洋像,真不是模样
还有一怕就是那些和我一样大,比我小的也要叫舅,我的四舅就和我同岁,小时候我俩经常因小事吵得不休,有时告状到外婆处,我外婆打四舅一顿,我才高兴地跑开
母亲还说:“一岁的天子大过百岁的臣,你舅必竟是你舅,再小也是你舅
”事实也是如此,小时候我特淘气,嘴巴子硬,只认我的几个亲舅,远一点的和我一样大的只呼其名
于是一走进舅舅的村子,是舅的,不是舅的,见我这个淘气包来,都拉住让我叫舅舅
但小时候尽管这样我还是特爱去我舅家
我舅爷是干公事的,大舅、三舅也在城里干公事
每次都有好吃好喝好玩的
我大年初二将母亲备好的实物包背上一大背篓,那时渭河对岸的舅舅家,我一去便不回家,舅爷、外婆给我糖,还给我压岁钱,同时和我同岁的四舅没白没黑的疯玩,直到玩到开学,母亲捎话过来,让我回家,我才不情愿的回家
现在母亲让我去舅舅家,舅爷已去逝,大舅、三舅在城里挺远又没回家,我外婆已80岁有余,让我去看疼爱我的外婆,我怕舅舅家村里人笑话,再一个就是我这个人在城里呆惯了,多了一份市井市民的坏毛病吧,不愿走动,过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白天在办公室,晚上在家的生活习惯
但想起外婆小时候无比疼爱我,正因为她的帮助我才走出了大山,在城里谋得了一份公差,想到这里心里不免一动,再就是熬不过母亲的唠叨,我终于下定决心,便提上母亲给外婆备好的礼品和我城里带回的烟酒糖茶,领上七岁的儿子约上同伴,去给外婆、舅舅拜年
过了一座刚修的便民桥,走上310国道不到几分钟来到了外婆家,走完四舅家,又来到二舅家,外婆早早已迎在门口,一问是妈妈已给外婆打过电话,说我给她老人家拜年
我按乡里的规矩,先拜祖先,再给外婆磕头了,磕完头,还有二舅、二舅母的,虽二舅不在,这头还是要磕的,回到空里,听说我给他磕头了,他会高兴的
拜完年,便脱了鞋上了热炕,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已端到面前
于是端起久违的乡下臊子面吃起来
吃完臊子面,一个炕桌已端上了炕,儿子执意要回家,被我二舅母拦了回来,她不高兴地说:“你几年都未来了,娃都这么大了,好不容易来了,你就安心在家里坐一会,陪陪你外婆
”于是我和二舅的几个子女,高高兴兴地陪外婆吃酒席,喝着过年酒
外婆也高兴地笑不合拢嘴,话匣子也打开了,说我小时候的事,说现在的生活
还愿我长大了很不见面了,我心里酸楚楚的,倒不是滋味
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过年图的是个高兴,图的是个团圆,外婆几乎是看着我长大的,怎么过年走趟亲戚还怕,真没有一点人情味
乡里的人诚心,这种诚心感动了我,只要你来就不怕你吃,你不吃饭好像还欠下人情似的
我于是就对七岁的儿子说:“明年我们继续早早回家乡,看看你奶奶,我也带你看看我的外婆
”儿子高兴地说“哇噻”,我仿佛从儿子的话语中领悟到了亲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