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以弱胜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以弱胜强战官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意思?
以寡击中以弱胜强的意思就是指,从武力上相比,力量弱的一方战胜了力量强的一方。从人数上,少数人战胜多数人。
最有名的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肥水之战,都是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著名的战役。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他的仅供参考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 、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 、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 、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战争史上有哪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苏芬战争又被称为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从1939年11月开始,一直打到1940年3月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强大的苏联投入了大量兵力,却打得非常艰难,最终只能算是惨胜。
01 悬殊的力量对比
苏芬战争之前,当时的苏联拥有450万军队,作战飞机2万架,坦克2.4万辆,汽车27万辆(不含82万辆民用汽车)。
而芬兰全国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即使全国总动员,战争前夕,芬兰陆军也仅仅扩充到12.7万人,就算加上30万的预备役,在苏联面前还是不够看。毫无疑问,对于芬兰而言,苏联就是一个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当11月30日,45万苏联军队攻入芬兰,全所有人都认为芬兰会迎来一场干净利落的惨败。
斯大林甚至认为芬兰最多抵抗2周,而赫鲁晓夫更认为“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但是现实却狠狠打了苏联人的脸,其中苏奥木萨尔米之战堪称苏军的奇耻大辱,苏军2个精锐师被弱小的芬兰军队打残。
02 163师的末日
苏奥木萨尔米地区位于芬兰拉多加湖以北,这里是苏军第9集团军第163步兵师和第44步兵师的进攻方向。而最终这两个步兵师也在这一地区损失惨重。
苏军163师兵分别两路,其中一路从北面发起进攻,以山地步兵81团(为了作战临时划入163师)为主攻,662步兵团为预备队;东面则由759步兵团沿着拉特路发起进攻。
一开始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芬兰军队在这里只有2个营根本无法抵挡第81山地步兵团的进攻。12月9日,苏军已经夺取了苏奥木萨尔米。
随后81团继续进攻尼斯卡塞尔凯南岸,但在这里遭到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81团苦战良久,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第759团却没有跟上来,他们没能及时支援第81团。
另一方面,连日以来的严寒天气和恶劣的交通严重地威胁了苏军的后勤补给线。缺乏燃油,使得苏军的坦克和火炮难以发挥作用。
这场战斗最终演变成了双方步兵之间的决斗,原本芬兰在重武器上存在的差距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而苏联人的对面是芬兰上校西拉斯武奥和他的第9步兵师,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场战斗会让他们名垂青史。
西拉斯武奥拟定了一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作战计划——他打算凭借现有兵力,利用地形,分割苏军两个师(正在赶来的44步兵师),并将其各个击破。
西拉斯武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163步兵师。
芬兰第15独立营首先对苏军81团发起佯攻,防止他们前出增援;另一部分芬军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在拉特公路上迟滞44师的增援。芬兰主力则包围了苏奥木萨尔米村的苏军759团。
重武器没有运抵前线,苏军火力上的优势无法得以发挥。而芬兰军队在局部上形成了对苏军的兵力优势。
芬兰军队对759团的围攻一开始并没奏效,西拉斯武奥见状没有拘泥于原定计划。他迅速调整兵力,对苏军负责运输线警戒的662团和81团发动猛攻。
81团在之前的战斗中有所损失,没有补充的情况下,面对芬兰军队的猛攻终于崩溃。81团残部逃回163师指挥部附近,163师师长见状大为震惊,他认为战局已经很难翻盘,在征得上级的同意之后,带着759团和81团残部,在飞机的掩护之下撤退了。
但是苏军662团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他们负责运输线的保卫,分散在公路运输线上。面对芬兰军队的进攻,662团无法有效集结,部队的指挥体系说瘫痪了,大部分士兵甚至不知道要撤退。662团已经被芬兰第9步兵师包围,并且缺少补给。662团团长放弃了对部队的指挥,带着团指挥部拼了老命地逃回了后方。
而662团大部分士兵就这样被抛弃在芬兰的极地之中,662团的士兵们在冰天雪地里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逃命,很多人被芬兰军队击杀,而很多伤员则被活活冻死。662团的团长和政委后来被逮捕,当着662团幸存士兵的面被枪决。
03 44师也完了
西拉斯武奥的下一个目标是苏军第44师和163师的另一部。
在苏奥木萨尔米,苏军163师主力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的时候,苏第44步兵师和163师的一部(以下简称44师)正在试图向163师增援。
第44师增援必须经过拉特路。
而拉特路是一条狭窄的公路,坦克只能一辆辆地依次通过。而芬兰的冬天大雪纷飞,道路两侧是厚达30-50cm的积雪。44师又缺少雪地装备,通行效率可想而知。
行军慢就算了,44师不得不形成了一字长蛇阵,沿着拉特路蜿蜒长达30公里。
这样的队形,一旦敌人在多个地方同时发起攻击,很容易首尾不能兼顾,方寸大乱。
很遗憾,芬兰军队就是采用了这一手。
西拉斯武奥指挥第9步兵师,充分发挥熟悉地形和雪地作战的特点,分成多股小部队,在不同地段向苏军发起进攻。
在恶劣的风雪天气下,芬兰军队将44师切割成数段,苏联人的坦克火炮堆积在公路上进退两难,难以互相呼应。芬兰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之下,精锐的44师死伤9000多人。当时苏军步兵师满编17000多,一战直接打掉了一半。而芬兰军队损伤不过400多人,交换比惊人。
这场战斗苏军完败,芬兰军队缴获苏联大量武器装备,包括数十辆坦克、70门野战炮、278辆卡车、近300挺机枪、6000支步枪以及非常珍贵的通信设备和药品。第44师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乘坐一辆坦克逃回国后被处以极刑。
中国历史上,关于以弱胜强的例子有什么?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二、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周军联军总数达4.5万人。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三、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四、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五、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 *** ,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兖州之战 ——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8千——10万 全歼敌军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少胜多战役列表
以弱胜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以弱胜强战官渡、以弱胜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