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落花生的作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修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落花生的作者是
《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原文节选: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落花生》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落花生》作者是?
《落花生》作者是许地山。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他的作品《落花生》曾被收进中小学语文课本。很多人都知道许地山是近代知名度极高的文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对于宗教学、神学、人类学都很有研究,在道教史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道教通史《道教史》,就是在他手中完成的。许地山在许地山身上凝聚着许多的“想不到”。他本祖籍广东揭阳,后又落籍福建龙溪,却出生于台湾,所以他又被称作台湾台南人。
1917年许地山考入燕京大学,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他又进入燕大宗教学院学习。他刚到燕大时,因为经历奇特、行为古怪、反应迟钝,而被同学们视为“怪人”“傻人”。
人们发现他有“三怪”:天天练习写钟鼎文(其实是梵文),此是一怪;每天总穿着下沿毛边的灰布大褂,不理发,头发留得很长,此是二怪;吃窝头不就菜,而是蘸糖,此是三怪。许地山长着一副紫膛面孔。
老张着嘴笑,如果不怪,那就是傻子。这种印象在同学中广为流传,大家看不惯他,他也只好独来独往,落落寡欢,同学们就赠给他一个绰号:“许真人”。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多,同学们发现他会说多种方言。
懂得多国文字,颇有文才,且待人和蔼,乐于助人。不久,一些同学就和他成了知心朋友,再看他时,觉得既不怪也不傻了。1921年,许地山在燕京大学成立文学研究会,参加者有熊佛西、冰心、凌叔华等人。
他们创办《燕京大学季刊》,经常在一起商量稿件的撰写和杂志的编辑工作。许地山一贯主张严谨治学,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有根有据,不可信手拈来。有一次,许地山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用了“雇工”一词。
冰心在编稿时,就随手在“雇”字旁加了个“亻”,改成“雇工”。许地山看后,很不以为然,但默不作声。几天之后,冰心突然接到一封厚厚的信,她很是奇怪。
打开一看,原来是许地山写给她的,中心意思是古代的“雇”字,没有“亻”旁,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论证“雇工”二字是正确的。冰心看完后觉得好笑,没有理会就把信放到一边。不料过了一个星期,许地山又寄来一封长信,补充了更多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冰心哭笑不得,只好回信:“我服了,你不用再找更多的材料了。”许地山这才罢休。因为他的严谨,冰心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改他的文章了。许地山固执的“学究气”时常在家庭关系上表现出来,说来令人好笑。
许地山虽是文章好手,但数学计算能力极差。他数数只能一个一个地数,如果让他一五一十地往一起加,数不了几下就会弄得颠七倒八,还急得满头大汗。
他夫人周俟松是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有时偏偏抓住他的弱点不放,跟他赌数数不可。当然,每次自然是许地山败北。
《落花生》的作者是谁?
《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
写作经历
1922年2月10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
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
1928年,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
1934年,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许地山选为理事之一。此间著有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以及表达坚定的抗战意志和伟大的民族自尊心的小说作品《铁鱼的鳃》。
落花生的作者是谁
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落花生》;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和书籍。
许地山的作品特色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入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入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同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落花生的作者是谁?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文中,我整理了这篇散文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的写作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
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 *** *** 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
《落花生》课文原文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的相关内容,感谢阅读。
落花生的作者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修改、落花生的作者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以上就是关于落花生的作者(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修改)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