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 | “故人是谁?”“姑苏林黛玉。”
“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一
这一段对话出自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黛玉死后,一家人瞒着宝玉,怕他受刺激。
宝钗“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庶可疗治”,就直接告诉宝玉了。
宝玉一着急,就晕了,到了黄泉路上了,遇到阴司鬼判,就问了这么几句话。
初次读到这段话时,没有太大的感觉,后来重读时,忽然就发现这句话简直太沉痛了。
如此这样,出生地加上姓氏再加上名字的叫法,太伤人了。
因为:整部红楼,宝玉没有连名带姓地当面称呼过林黛玉。
二
初次见面,宝玉问妹妹尊名,又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便送了黛玉一个表字“颦颦”,还一本正经地说了出典:“《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甚美?”
相识日长了,日常称呼都是“妹妹”、“好妹妹”,一惹黛玉生气,就说上千百句的“好妹妹”来哄。
还有,化解矛盾时,当着林黛玉的面用尊称“姑娘”:“嗳!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的干干净净收着,等了姑娘到来。一个桌子上吃饭,一个床儿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替丫头们都想到……”也是很有情趣。
一个人独自想着黛玉时就用“颦儿”。“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一章,宝玉看到龄官哪簪子写“蔷”字,下雨了也不晓得。“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缺芦花不成!’”
想到一些奇怪的事,也会用“林妹妹”。比如第二十八回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就暗暗想到:“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可以摸一摸……”
有时也称“林姑娘”,此时一般是比较敬重的场合或者面对侍婢。比如:“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三
可面对阴司鬼判时,所有的柔情蜜意,亲热温存都没有了。要想查到“故人”的名簿,必须提供准确的信息。所以,是出生地“姑苏”加上姓名“林黛玉”,这样才便于寻访查找。
“姑苏林黛玉”,此句一出,宝玉可能自己都已经明白了,林妹妹确实已经香消玉殒,不在人世了,从小一起长大,耳鬓厮磨,最了解自己,也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已经去了。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自己就算是千般追寻,万般衫塌寻找,也是找不到了: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有人说,晴雯死的时候,宝玉写了精采绝艳的《芙蓉女儿耒》。黛玉死后,宝玉为黛玉写的祭文会更加丽句清词、超越古今、情深义重,无以复加。可惜后四十回是续书,所以写不出,真是遗憾。
晴雯再好,只是一个婢女,可以宠可以爱,但很难相互了解;而黛玉在他眼里,是“妻子”,是一起长大的情分,彼此分享秘密伏塌带的知己,是一句“你放心”定下的情缘。
而今黛玉黄泉路远,生死两隔。
今生尚且如此,不敢寄希望于来生。
只怕来生缘更浅,今生尚且如此。
就这么永远地失去了。
四
很多年前读到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时只觉得感动,还年轻,还不明白,什么叫作“寻常”。
寻常就是,你觉得平平常常的场景,有温馨,有恬淡,有闲适,有从容,可是有一天潮水来潮水去,日升月落,就没有了。
芳草依旧,楼台依旧,物是人非事事休。
红楼梦林黛玉是哪里人
书中的林黛玉原籍是苏州,林如搜首海在扬州做官搏漏郑所以待在扬州,后来进贾府在贾府长大,贾府在哪里还没基颂定论,有说南京有说北京。
林黛玉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什么意思?
意思是:活着和人不一样,死了和鬼也不一样,没有魂没有魄,到什么地方宽空去寻找呢? 摆明了说林黛玉不是人了。原句出自于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因为林黛玉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来世间就是来报答贾宝玉恩情的,所以说林黛玉无魂无魄,不是人也不是鬼,是仙。
《红楼梦》原文前败节选:?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路。”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
白话译文:
贾宝玉说:“刚刚听说慧巧颤有一个原来的朋友去世了,所以寻找到这个地方,不知不觉迷路了。”那个人说:“那个人是谁?”贾宝玉说“苏州林黛玉。”那个人冷笑地说“林黛玉活着和人不一样,死了和鬼也不一样,没有魂没有魄,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呢?”
扩展资料:
林黛玉仙界来历: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投胎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投胎成贾府血亲的林黛玉,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替往日露水还他。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 。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故人是谁,姑苏林黛玉出自《红楼梦》。
姑苏林黛玉,贾府对于她来说只是红楼一梦,她只是姑苏林课盐家的独女,贾雨村所教习的乖巧病气的女学生。幼年丧母,然后终身不闻涕泣悲声,十六岁熟读经史,十八岁嫁与白马少年,二十生子,八十含饴弄孙,安然而终,死后唯留一桩奇闻,便是终身无泪。
这或许是宝玉对黛玉最真挚的期望,可是飞鸟各投林,蠢物终究还是要回去。黛玉的一生都葬在了贾府,姑苏也是黛玉最终的归处。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锋扒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答神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清基亏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中“姑苏”的意思
姑苏就是苏州,比如贾宝玉称林黛玉是“姑苏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原籍苏州。
姑苏,正名:苏州,古称吴,简称苏,又称姑苏、平江等 ,位于长江以南,太湖东岸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
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姑苏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并沿用至今;而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得“姑苏”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苏州(姑苏)位列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
姑苏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誉为的“中国园林之城”,在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留园就占有两席;而虎丘更是有“吴中第一名碧旁胜”之称;城市内水渠段友纵横,水网密布,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姑苏方言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多的古音,吴侬软语的方言千年不改,这才是地道的人间的烟火,是姑苏的神韵握慧槐。姑苏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姑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扬眉有《姑苏城》诗赞:
人间烟火姑苏城,满池芙蕖弦琶铮;
栀子香艳平江路,桐油伞下笑语盈。
芊芊女子最多情,绣出红妆君郎赠;
吴门才子天下墨,岁月静好枕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