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植物的学名是什么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主要分布于中国。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羡哗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二合土,肥沃的粘土也能栽种。地黄适应性较强兆派虚,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喜疏松肥沃的沙族燃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地黄和蛤蟆草是一种植物吗?
不是。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荔枝草(学名:Salvia plebeia R. Br.)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荠宁、雪见草、雪里青、癞子草、癞团草、癞疙宝草、蛤蟆草、猪婆草、水羊耳、过冬青、天明精、凤眼草、赖师草、隔冬青、皱皮葱、野芝麻、癞客蚂草、野卜荷、是蟆草、膨胀草、沟香薷、麻麻草、青蛙草、野猪菜、癞蛤蟆草、皱皮草。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须根。茎直立,高可达90厘米,粗壮,多分枝,叶片椭圆状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牙齿或尖锯齿,草质,叶柄腹凹背凸,密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数,苞片披针形,长于或短于花萼;全缘,两面被疏柔毛,花梗与花序轴密被疏柔毛。花萼钟形,散布黄褐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全缘,花冠淡红、淡紫、紫、蓝紫至蓝色,稀白色,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下唇外面被微柔毛,中裂片最大,阔倒心形,能育雄蕊着生于下唇基部,药隔弯成弧形,上臂和下臂等长,花柱和花冠等长,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微隆起。小坚果倒卵圆形,4-5月开花,6-7月结果。在中国除新疆、甘肃、青海及西藏外几产全国各地;朝鲜、日本、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可至2800米的山坡,路旁,沟边,田野潮湿的土壤上。荔枝草的全草入药,中国民间广泛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流感,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血,鼻衄,乳痈,淋巴腺炎,哮喘,腹水肿胀,肾炎水肿,疗疮疖肿,痔疮肿痛,子宫脱出,尿道炎,高血压,一切疼痛及胃癌等症。
这种植物叫什么?味道有点像薄荷,贴着地面长。据说有清热去火功效。
这叫癞蛤蟆草。性 味:性凉,味苦、辛。
功能主治:清热,老培解毒,雀含喊凉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经验证:
1.对咳嗽有特效;
2.对咽喉肿痛、慢性顷野支气管炎有明显效果。
请对比一下图。
详细介绍可查看百度网,我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提醒网友,为表示互相尊重,对答案如果满意,麻烦请按下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