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后,北极现4.6万年前尸体,这意味着什么?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有关于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科学家近些年一直在隐碰袭关注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尤其是这几年,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有很多干旱地区的情况更严重,并且南北两极的气温也受到了影响,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很多生物也都受到了影响。
作为最明显的受灾区,南极的冰川融化非常恐怖,根据美国宇航局拍摄到的卫星图片,科学家表示现在南极洲的陆地融化速度非常快,并且当时拍摄到的照片还是在二月份,而且现在南极洲还会面临更多这样的事灶兄情。除了南极冰川融化,北极的冰川融化也是非常严重。并且北极的气候变暖速度变得非常快,就是因为北极有大面积的冻土层,永久冻土开始融化之后,有很多令人担心的物质气体都暴露在空气当中。在冻土层当中有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甲烷影响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
相对来说,甲烷释放的越多,全球的温室效应就会变得更强。除了冻土层开始融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冻土层当中有很多细菌微生物都解冻。这些微生物的历史悠久,但是长时间埋藏在地下,一直对人类没有太大的威胁。不过现在温度升高,冻土层里面的微生物暴露在空气中,非常糟糕。之前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当中发现了四万年前的鸟类尸体。这个尸体被保存了上万年,可想而知这个尸体里的微生物到底有多么强悍。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只鸟是角百灵,一开始科学家根据尸体上面的组织,提取DNA之后推测出了这个角百灵存在的大概年份,并且也确定了这个尸体里面还有更多未知的危险。因为动物尸体当中吵模包含的病毒有很多,并且这些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一旦被释放出来的话,远古的一些病毒将会重新回归大自然,这个时候整个生态圈都会面临一场变革。
所以目前北极面临的生态环境非常危险,进而全球的生态都会面临麻烦。因为这不仅仅是冻土融化冰川融化的问题,病毒肆虐全球确实更令人担心。综合来说,比起南极,北极的冻土融化冰层融化对地球的影响是更大的,但是这个时候人类应该做什么呢?其实最简单的也就是保护环境了。当然了,保护环境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近些年保护环境的工作一直在做,但是人类的贪婪,总有一些行为在不断地破坏环境。
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这一现象证明了什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西风带可牢牢圈住极地地区的冷空气。全球变暖使北极温度升高,‘围栏’西风带不再牢固;发展盛期的拉尼娜现象,使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变冷。北半球南北温度梯度减小,气候系统平衡被打破,冷空气就有机会长驱南下。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南极和北极也深受影响。南北极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今年,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受高温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一名游客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山区,意外拍到朱库峡谷冰川崩塌的瞬间。7月中旬,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山山顶测量发现,如今夏季才过半,换个形式跟娃讲讲全球变暖,这部动画讲的是全球变暖下一对北极熊母子的流浪。北极熊母子顺流而下,尝试寻找新的栖息地。途中,它们经过了棕熊的领地,也尝试着去融入这个新的社会。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这部动画片荣获60多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剧情之外,短片看似是用毛线玩具制作的定格动画,但其实所有内容都是由5位学生使用电脑CG制作的。
从今年夏天居高不下的温度就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万万没想到连北极这种大家认知里的“极寒之地”都成为了可以穿短袖的地带,气候变暖恐怖如斯。北极是陆地包围海洋,中间是北冰洋;南极则是海洋包围陆地,中间是南极洲。中科院院士刘嘉麒介绍,南极洲的冰雪平均厚度为2300多米,而北冰洋表面虽也是冰,平均厚度却只有3米左右,总冰量也不及南极的1/10。南极比北极更冷,最低自然温度低至-89.2℃。
江南及四川盆地东部持续高温,华北南部、陕西南部、黄淮江汉、江淮等地将高温。由于湿度大,上述各地将体验盛夏“桑拿天”。上旬,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1—2个台风生成并带来风雨,但本周重点还是防中暑。
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虽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地球的自然周期、太阳黑子活动等,但人类活动的原因也不可排除,如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令热空气被困于大气中,所以发展新能源是全人类的趋势!不想再见证历史了。
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会有哪些影响呢?首先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会增加热射病的发生。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就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出现晕厥,严重的会导致 *** 功能障碍,甚至直接致死。其次就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据调查显示,高温天气可促进全身血管扩张,从而使身体大量出汗,加上空气湿度变大,就会造成心烦意乱和胸闷气短,给心血慎侍管系统增加负担。
热浪席卷,看似不算高温的天气,对北极圈来说却是致命的,动物赖以生存的北极冰正在慢慢融化,时刻给我们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
还有,北极熊又瘦了...根据相关调研分析,北极上升的温度是全球升温平均值的4倍!关于气温,最直接的给予者是太阳,那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太阳有捣过乱吗?没有!太阳是无辜的!在太阳每11年一次的活动周期内,太阳辐射的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全球温度却一路走高。
如果太阳参与了全球变暖,那从地表到大气层的平流层都该是变暖的,结果只有最接近地表的对流层温度升高,平流层没有明显温度变化,那罪魁祸首当然还是在地球上喽。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地球毁灭,人类灭绝之间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往往是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更先承受苦果。我们对此能做啥呢,先别埋怨太阳,然后把不用的电源都关掉。
每当炎宽友吵炎夏日,中风患者就会增加,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风发病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0℃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
北京协和 *** 急诊科副主任 刘继海:最常见的这种诱发的因素就是脱水,其实就是我们血液变粘滞了,血液里面的水少了,我们的血细胞并没有减少,这时候血液粘滞其实造成了血液更流通不畅,在原有的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就会诱发缺血性卒中的这种表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中风的表现。
医务人员提醒,高告销温天气老年人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空调温度控制在27至28摄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出现单眼忽然发黑、哈欠不断、手指麻木、说话吐字不清、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
热射病死亡率高 出门注意防暑夏季天气炎热,最易出现的急症就是中暑。主要是因为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热量过度积蓄,水盐代谢紊乱造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中暑主要为先兆性中,医务人员提示,夏季中暑的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现时,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多饮用淡盐水。
先兆中暑的症状比较轻微,一般只有疲累乏力多汗以及口干等情况。轻度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灼热、血压下降等情况。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情况,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患者会出现体温调节功能失效,神经 *** 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北京协和 ***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刘业成:热射病它的死亡率可能报道能够达到70%到80%,它主要是因为身体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太高,那么身体没有办法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温度,他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他核心温度(体温)都会超过40℃,同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病人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出现抽搐等情况。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南极满地血红,北极甲烷爆发,地球是怎么了?
南极的“血红”是藻类植物的苏醒,而北极甲烷爆发是冰雪融化,种种迹象都说明全球暖化真的很严重。全球暖化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事情,而这几年的情况更是严重!作为地球的最两端,南极以及北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全球暖化问题,导致了曾经充满白雪的南极以及北极都开始换了模样,企鹅、北极熊等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变得更差,地球真的要哭了。
一、南极满地“血红”并不是动物相互厮杀,而是当地的藻类植物提早苏醒的迹象
了解过南极现状都会发现,南极企鹅的脚下都会出现满地“血红”的景象,难道企鹅之丛皮档前打架了流血了?不,其实这“血红”并不是血,而是胡萝卜素!南极之所以会出现“血红”的血,是因为白雪下的藻类植物提前苏醒了。按道理这些植物应该在夏天才会苏醒,而今年的藻类植物竟然提前了足够三个月的时间,说明了南极的气温真的高的恐怖,才会让这些藻类植物提早苏醒而散发了胡萝卜素。
二、全球暖化导致了北极地下甲烷被释放,出现了大规模的甲烷爆发,地球实在求救
而关于北极的甲烷就不需要解释了!北极出现了20°的温度,导致冰雪出现了严重的融化,冰川融化时候把底下的甲烷都释放出来了,成为了恐怖的甲烷爆发!对于当地的北极熊来说,这是灾难性的伤害呢,本身没有冰块以及鱼类就很辛苦了,加上甲烷的爆发更是连生存的机会都变弱了。现在的北极上,看到最多的都是狗搜如此甚至是饿死的北极熊。
南极以及北极的各种现象,都暗示了全球暖化实在握察太严重了,导致了各渗乱种反常的现象出现。
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冰山也像海水一样咸吗?
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
上年9月份,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举考试圆满完成。在今年的4月26日,“雪龙号”凯旋而归,也意味着在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中国之音、央视频携手并肩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推出网络媒体科谱频道——大师课堂《科学家讲科学》。20位教授名人畅谈人生热点新闻事件,为群众科谱答疑解惑。今天请来中国科学院教授刘嘉麒和《博物》编辑部负责人刘莹,一起带我们走入极地。
北极是陆上包围着深海,北极的中间是北冰洋
刘嘉麒表明,尽管北冰洋表面全是冰,可是冰厚度并不算太大,均值薄厚在三米长,总冰量还不如南极冰量的十分之一。与北极不一样,南极乃是深海包围着陆上——南极洲,其总面积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被平均薄厚在2300米左右的冰雪覆盖,因此南极洲比其他大陆的均值相对高度高些。
刘嘉麒强调,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了且现阶段唯一没人们定居的内地。南极洲的气候更干躁,年降雨量一年约50mm,在南极点降雨量几乎为零。此外,南极都比北极更为严寒。在南极早已测出的最低当然温度零下89.2ºC,这是目前在大自然测出的最低温。
刘嘉麒说,比寒冷更可怕的是烈风。“我还在南极考察的情况下,我觉得冷并不是很可怕,可是风较为恐怖。依据有一些考察站的记录,南极一年中有三百天左右的时间刮8级以上的风。在风最强情况下,风力可以达到每秒钟80米到100米,会比12级强台风速度也要快三倍上稿笑下。倘若被风卷进来,该是必死。”
寒冷的极地也是有火山?
刘嘉麒称,南北极都是有火山。“极地尽管是天寒地冻,却也如火如荼。南极现在有两个当代火山,一个是在南设得兰群岛的欺骗岛火山,还有一个是在罗斯海的埃里伯斯火山。”埃里伯斯火山和欺骗岛火键拆含山全是活火山。在其中,埃里伯斯火山是南极最大的一个火山,有御告3000米左右高,1900年和1902年都曾有过火山喷涌主题活动。
在北极圈里也有火山。刘嘉麒以冰岛为例子,介绍说:“冰岛由于冷被称作冰岛,其实它也是个火岛,冰岛有85%的地方都是火山。因此极地不光有冷也有热。”极地的火山喷涌会让生态环境导致一定影响,但不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嘉麒表明,“全部地球火山过多,不计其数,如果将深海的火山都算上,将会是不计其数。所以不能说南极北极的火山喷涌就会造成地球摧毁。火山暴发确实够在部分地区引起一定程度的灾祸,但还不足以说让地球完成一次性命摧毁。”
冰川也像海面一样咸吗?
刘嘉麒说,冰川并不像海面一样咸,极地冰山融化的水为谈水。“全部地球水接近97%是海水,3%是谈水。在这里3%中又有大概70%冻在南极和北极。极地的风雪全是谈水。”
南极的冰为什么比北极多呢?
南极洲地处地球南端,几乎所有的部分都位于南极圈 之内,气候极度寒冷。这里的降水以冰霰为主。大陆的年平均降 水量约22毫米。由于气温极低,蒸发极其微弱,冰霰逐年积累, 终于形成了巨厚的冰原。可是大家一定要问,北极也几乎都在极 圈之中,气温同样极度寒冷,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冰呢?这可从 南北两半球的海陆分布中找到答案。
北冰洋周围几戚姿 乎为陆地所包围。我们很容易知道,假如只是寒冷而缺少高段绝水分, 那么是不可能发生降雪而只能出现干冷的气候环境。北冰洋周围 的环境正是如此,因为加拿大、北欧和苏联西伯利亚大片干冷的 陆地,不会给北冰洋供应更多的水汽,燃举所以北极降雪极少。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大量被蒸发的水汽不断输送到南极洲上空。 所以,南极洲的降雪要比北冰洋多得多。
海冰为什么恐怖狰狞?
海水和大气相互作用形成海冰,其形成大致经历5个阶段。一是海面气温下降,表面海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海水里又有利于形成冰的雪粒等凝结核,海水表面层就开始结成纵横交错的冰针或小冰片。二是海面温度继续降低,大量的冰针或冰片聚集起来,形成覆盖海面的薄冰,薄冰破裂成一个个大小相当均匀的圆盘状冰饼。三是海面温度进一步下降,圆盘状冰饼互相冻接起来,形成有一定厚度的、面积相当大的冰盖层。四是海面温度再下降,冰氏好层膨胀龟裂,大片冰层就形成破碎的冰块。五是海水的运动,促使冰块叠加,各个冰块之间又冻接起来,形成面积更广阔的大冰原。冰原再互相撞碰,重叠,就形成山峦般起伏不平的大冰群。这时,冰厚可达15~20米。
在极地附近,冰川的一部分滑行至海洋中,断裂成一个个巨大的冰山。冰山形状奇特,千姿百态,有的宛如平台,有的陡峻尖削,有的波浪般起伏……冰山大小不一,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大的面积却有几百甚至5000平方千米,海冰高出海面100多米,犹如海岛一般,但露出水面的通常只是冰山高度的1/5或1/4。在北极海域,曾有一座台状冰山,长55千米,宽30千米,露出水面的部分高达30米。在南极海域,曾有过一座巨大的冰山,长350千米,一定40千米。南极海域的冰山约有22万座,约为北极冰山数的4倍。冰山寿命很长,一般是4~11年,有些长达13年之久。在移居海洋的数年中,冰山漂移流浪,远离它的故乡。格陵兰岛附近的冰山,经加拿大东部海域向南移动。可越过北纬48度。南极冰山向北移动,可到达大西洋南纬35度、印度洋南纬45度、太平洋南纬50度。冰山漂移到温暖的水域,水线腰部日益细瘦,及至有一天支撑不住上截而翻倒下来。翻倒激起的巨浪会给过往附近海域的舰船造成巨大的威胁。
海水的破坏力是游配非常巨大的。首先是冰的膨胀力。淡水随温度降低而密度增大,4℃以下,随着温度下降,水的体积却要加大,这就是水的反常膨胀。小瓶中的水结冰,往往把小瓶胀裂就是这个缘故。海水也有这个反常特性,只是海水呈现最大密度的温度不是4℃,而是随海水盐度的高低而变化,一般要在零下2℃以下。以这个温度为分界,气温再下降就会引起海冰的体积膨胀。此外,海冰膨胀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海冰中的“盐泡”。在海冰形成过程中,海水中的盐大都析出来,进入未结冰的海水中,但也有少部分盐被冰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个“盐泡”。随着气温的降低,海冰中大量的“盐泡”也冻结成冰,致使冰的体积更加胀大。冰的膨胀力十分惊人,能把船体挤压得变形,使船舱破裂进水,甚至破坏港口、码头和海中的军事设施。
其次是海冰在风和海流作用下产生的推力。这是海冰破坏力的主要形式。有些海中建筑物在冻冰时倒于海中,就是海冰的巨大推力造成的。
还有就是移动的冰撞击物体时产生的冲击力。冰的质量越大,漂移的速度越快,撞击物体时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例如,一个厚30厘米、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冰块,若漂移速度为0.5米/秒,则撞击物体时可产生100吨的冲击力。当行驶的舰船和漂移的冰块或冰山相撞时,两者共同的撞击力就会更大,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现代的舰船一般都装有导航和水下探测设备。但这也不能绝对保证其在冰块、冰山活动区航行的安全。
1912年4月10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海上“豪华宫殿”——大西洋邮轮“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部城市南安普敦港起航,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直驶纽约的处女航。这是一艘排水量6.6万多吨的巨型轮船,船内设施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英国人把它神核指称为“永不沉没的海上皇后”,将它视为自己的骄傲。当然,第一批乘客也自感无上光荣。
4月14日午夜钟声响过不久,在纽芬兰岛东南380海里处,“泰坦尼克”号与漂浮的冰山相撞。这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约十七八米高,低于“泰坦尼克”号的甲板高度,但水面以下部分暗藏的冰山“底盘”却很大。坚硬的冰山,擦撞了船头水下右舷的底舱部分,虽然没有撞击破洞,但是使撞擦处的几块钢板中凹,板端铆钉崩脱而向外张开,形成了长达几百米的一道口子,占船全长的1/3,划穿了右舷前部的6个舱,前5舱都有水密舱,而第六舱偏偏没有水密舱,大量海水乘虚而入,汹涌地灌进舱内,灌满一舱又一舱。从深夜11点40分擦撞,到凌晨2点18分全船沉没,“泰坦尼克”号只在海面上支持了两个多小时。当时船上有2201人,只有711人生还。
“泰坦尼克”号撞到巨大冰山沉入大西洋底之后,其原因一直是个谜。1985年,美国深水研究专家罗伯特·巴拉尔特,在距纽芬兰东南方680千米的水下3795米处,发现了该船的残骸,他借助 *** 水下摄影仪拍摄了数张照片。
1993年夏天,一个由英、美两国专家组成的探险小组对“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了5次探测。他们采用深水机器人和小型载人潜艇,多次靠近该船残骸,打捞上许多钱币、器皿、怀表乃至船体碎块。1993年9月中旬,在纽约举行的一次美国船舶制造和机器制造专家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事故分析结果报告。他们的结论是:如果当时设计这艘最大、最豪华邮轮的人员在制造过程中不偷工减料的话,“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或许可以避免,即使出事也不至于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专家们在会上强调指出,英国贝尔法斯特市沃尔弗造船厂的设计人员,完全按照当时造船的技术标准来铆接船体,可是“泰坦尼克”号船壳却采用了质量较差的钢材,它在低温下容易发脆和开裂。优质钢材受到撞击时只是弯曲或变形,而“泰坦尼克”号的钢质船壳在大西洋冰海中撞上冰山时,竟像玻璃那样裂开。因此,美国造船工程师弗·卡尔茨盖在研讨会上的最新研究结果的总结中说,这场惨剧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
时隔47年,1959年1月30日,丹麦“汉斯·贺托福特”号轮船,在格陵兰岛法韦尔角东面120海里处,再次上演了一出与冰山相撞的悲剧,造成90多人丧生。轮船在与冰山相撞不久即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