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上海青团是什么

     2023-06-23 12:21:35     23
8分钟前

上海的青团是什么植物上色的 青团如何上色

青团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也是春季比较受欢迎的一种美食糕点,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吃青团,尤其是清明节期间。青团做出来的颜色一般都是青青绿绿的,大多都是用糯米粉加其他食材制作而成的。那么青团上色是用什么植物的汁液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上海的青团是什么植物上色的 艾草

艾草是如今青团取汁的主流,因为它气味甘洌又芬芳,清明前后长势最为茂盛。处理艾草的步骤虽然不难,但较为繁琐,一定要经过煮沸、加碱粉和过冷水,才能去掉艾草的苦涩。

鼠曲草

青团最早是用鼠曲草取汁的。鼠曲草生命力顽强,比艾草更常见,河边田埂都能落地生根。

麦苗

相比起前面乡间野生的两位,田里的麦苗是最容易获得的食材。

麦苗在古时并不如艾草和清明草为典型的食材入馔,没有野生草物甘辛的味道,香气也不够浓烈。到了现在,人们对青团的需求是在太高,才有了大量使用麦苗榨取的麦青汁这种替代品。

清明草

等清明草结出黄花时,茎叶已老。所以趁早春还打苞时就得摘下,洗净后挤压汁水,再反复用石灰水沉淀,一来可以去掉杂质和苦涩味道,二来还能保持青汁的翠绿色泽等。

青团如何上色

青团主要是用绿色植物的汁液和面上色笑粗的。

清朝美食家袁枚曾在其《随园食单》中记载“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

按青团取汁的主要原料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艾草青团,鼠曲草青团和麦青青团。

虽说不同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风模差味,但它们都具有一种清新的香调,能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

它来自一种叫做叶醇的香气分子,当叶片被压碎揉捻时,细胞破裂释放酵素,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使青草香更加明显;而经过加热之后,这种香气又会逐渐消退,属于植物自身的乡风野味方显山旦升皮露水。

青团的做法

材料:糯米粉300g、澄面100g、麦青粉40g、豆沙250g、白糖30g。

做法:

1、准备好原料。

2、澄粉先加开水烫熟,再加入糯米粉、麦青粉、白糖。

3、加适量的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十分钟。

4、豆沙,面团分成相等份。

5、豆沙包入面皮中。

6、搓圆,开水锅里大火蒸10分钟就可以。

上海青团的由来

青团是汉族传统节日食品。

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并不是上海特有的。

【青团的由来】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雹纯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兆肆岩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族御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青团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每次清明扫墓都要带青团去贡死去的人?

青团,又叫清明果,是中国江南和上海扰扒物一此差带清明节时的祭祖食品之一,因为其色泽为青绿所以叫做青团。创于宋朝,是清明节的寒食名点之一,当时叫做“粉团”,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

江南吃青团最早可在周朝找到线索,《周礼》记录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规矩,于是百姓熄炊而“寒食三日”。寒食三日充饥传统食品中有一种“青精饭”,《琐碎录》:“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朝《七修类槁》:“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缓液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什么是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兄空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汪咐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1]

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中文名

青团

外文名

green dumpling

分类

小吃

口味

甜香,咸香,软糯

主要食材

糯米粉、粘米粉、澄粉,肉、笋、虾米、困尘纯豆腐干、豆沙艾草或马兰头

相关视频

更多

73.8万播放|04:24

摘门口新鲜的艾草,做清明更好度吃的小吃

夏厨陈二十

6.9万播放|03:18

在家自制万能青团,不用蒸超简单,颜色碧绿不发黑,学会可开店

苏苏日常

6527播放|02:29

做青团记住一个技巧,做好后翠绿不发黑,软糯清香,教你详细做法

心玥美食厨房

6161播放|02:02

不要蒸不要煮就能做青团,一种做法多种的吃法,简单方便又香又甜

表嫂厨房

7581播放|02:29

清明节自制万能青团做法,不用蒸不用超简单,软糯好吃拉丝!

雷子家的美食

5074播放|00:21

【 清明节必吃美食清明粿 】“年年艾叶绿,又闻粿泛香”。蓝朋友带你沉浸式体验制作清明粿啦!现学现做,大伙儿的动手能力一如既往的强啊~看的人跃跃欲试有木有~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

8773播放|02:38

青团好吃有诀窍,大文教你这么做,香甜软糯,口感细腻,一学就会

爱吃的大文呀

6879播放|02:04

美食 【分享美味!自制 青团 [馋嘴]】你会做青团吗?你喜欢哪种口味的青团呢?用艾草自制经典青团的做法速速收藏,3种馅料简单方便,软糯香甜不用出门买!

三亚发布

6418播放|09:12

清明节吃青团,教你新吃法,不用蒸不用煮,颜色翠绿放凉不硬,香

丽丽厨房

6226播放|03:13

清明时节,又到了做艾草青团的时候,软糯香甜,爱不释口

素简生活纪实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糯米粉制作的美食

共56个词条

2.3万阅读

麻薯

麻薯,世面写法多为“麻糬”,又称“麻糍”,是一种由糯米粉或其他淀粉类制成的有弹性和粘性的传统食物,源于中国。日本称为饼(もち/mochi)实为年糕(与中国年糕、韩国年糕相比,它较大的区别在于比较软糯、无韧性)。在大陆又叫做草饼,大连地区称之为“馍饥”,台湾地区音译之为“麻吉”。

驴打滚

驴打滚,是中国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粉,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 *** ,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子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查看更多

艾草的做法

共11个词条

5681阅读

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艾糍

艾糍又名艾粄、青团,自古是祭祀供品,寓意着团圆,同时也为了纪念先人,表示对其的思念之情,逐渐演化为粤北客家人一道传统的清明应节美食是传统的小吃。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艾草比较鲜嫩,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客家人会采下鲜嫩的艾叶,回家后和将其和蒸熟后的粳米或糯米拌在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用花生和芝麻做的麻糖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非常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在吃艾糍时,客家人喜欢泡一壶红茶,再辅以鲜笋、山楂等小食,那感觉更是无比美妙。

艾糍粑

艾糍粑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团,香糯可口。南方的艾糍粑用艾叶的嫩苗煮出墨绿色的叶汁,与糯米粉搅拌在一起和成团,摘下菠萝蜜的叶子当碟子,根据口味的不同还可放芝麻馅,可清蒸也可以油炸,味道鲜美,入口香甜。

查看更多

豆沙的做法

共60个词条

4733阅读

南瓜饼

南瓜饼是以南瓜为主料的药膳。南瓜中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有: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驴打滚

驴打滚,是中国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粉,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 *** ,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查看更多

精品荐读

南方人的青团,卷起来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作者:地道风物

历史渊源各地变化菜品制作营养价值选购常识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渊源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诗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其中所说“百五”,是指冬至过后105天为寒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清代文学、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有翔实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南方民间的一道传统点心。[7]

各地变化

青团在各地叫法和吃法也不同,比如说上海宁波一带叫青团,杭州一带叫清明团子,里面的馅除了豆沙馅,也有咸口的,里面包着腌菜、豆腐、腌肉等料。四川有清明菜粑粑,而在贵州青团叫清明粑,在客家地区,青团就叫艾粄,粄就是客家方言里各种糯米、粘米糕点的统称。[5]

青团是江南清明的食物符号,南方地区仅就青团一样,就有好些个“变种”,最常见的内馅里包裹着豆沙或者蛋黄,搓成一个圆鼓鼓的小团子。这些年来经典款的青团也在不断改进内馅,一些新奇的酸梅馅、咸肉馅也出现在了市场。

南方地区还有一种与青团近似的食物,主要流行于南方客家人中:同样是以艾叶为基本原料制成面团,压成一块厚厚的圆形饼放在叶子上蒸熟食用,或者制作成手一般大小的饺子形状,这种类型的青团当地人称之为艾粿或艾粑,有些没有内馅,更加注重艾草芬芳,有些则以白砂糖和黑白芝麻为内馅,为甜蜜。[6]

菜品制作

成菜特征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2]蒸熟以后绿绿的松软的皮儿,豆沙馅心甜而不腻,带有清淡艾草香气,香糯可口。

食材原料

以豆沙青团[4]为例

糯米粉300g

澄面90g

细艾草粉 12g

猪油30g

豆沙500g

细砂糖20g(根据自己口味)

开水300g左右

温水80g左右[4]

制作方法

方法一

步骤

具体操作

步骤图

步骤1

采用清明前的艾,这个时候是最嫩的,颜色也非常翠绿。

鲜嫩的艾草

步骤2

准备好食材。

基本的原材料

步骤3

将艾叶焯过水捣碎,加入粉料中混合揉均匀。

混合揉成团

展开全部

方法二

步骤

具体操作

步骤1

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面胚,摘成每个大约重75克的面团,搓成长条,逐个按扁,包入豆沙馅等馅料,捏拢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

步骤2

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上锅蒸约15-20分钟至熟,再在青团上涂些芝麻油即成。[3]

方法三

步骤

具体操作

步骤1

麦青加少量水,放入搅拌机,打成青汁。

步骤2

将麦青汁(或艾草、浆麦草、马兰头等绿色食用植物)加少量盐,入锅中煮沸,去除涩味。

步骤3

把青汁趁热混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团。

展开全部

编辑

传视频

TA说

18

目录

清明节吃青团是哪里的风俗习惯

是上海的风俗习惯,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纤敏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册竖银,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州宴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青团是什么?

问题一:青团的来历 青团是与一个节气――寒食联系在一起的。那天不能吃热的东西。主要是用来怀念一个叫介子推的贤臣的。他死于人为的森林大火。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跟屈原有些类似。工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二:青团是什么做的 青团是一派腔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海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问题三:尘知衫青团是什么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雀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现在店里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小吃。

问题四:青团的绿色是什么做的? 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问题五:青团是什么做的? 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猛缓这种汁同晾晒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糅合,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问题六:青团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浆麦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那种味道,就像是春天的味道。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简直让人停不了口。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而青团便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简单来说苏南浙北上海都是他的产地。我老家常州年年都做,不像外面卖的那样我们使用药草做的。

问题七:青团是几月几号吃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含义 5.4

问题八:青团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每次清明扫墓都要带青团去贡死去的人?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吃青团的来历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江苏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马队在追赶穿一身太平军服装的军官。这位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再让他把身子往水田里一蹲,变成浑身泥浆后再站起来,一手扶犁,一手挥鞭,耕起地来。

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

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那末带什么食物去呢?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一步查问就放行了。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原来,他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将陈太平。李秀成见他平安回来,喜出望外。

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问题九:清明节吃青团,含有什么意思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

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清明节里打“青团”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问题十:为什么要吃青团 青团为祭祀用品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青团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他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原文链接:http://www.36sw.com/news/213024.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上海青团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键词: 豆沙 清明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