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宁波历史上有几次大水灾

     2023-06-23 12:19:36     43
3分钟前

2013年余姚水灾的受灾情况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宁波余姚市是浙江受灾最严重的一处。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主任宣伟丽指出,余姚主要是受到四明山区暴雨影响,姚江江堤个别出现漫堤险情。“70%以上城区受淹,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行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余姚市防指于10月8日晚表示,截至8日晚8时,过程雨量496.4毫米,全市79个监测点中有39个超过500毫米,其中最大张公岭站809毫米。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2013年10月8日晚7时,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行政村和社区被围,受灾人口832870人,房屋受损较严重的25650间,转移人口61665人。城区大面积受淹,交通瘫痪;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正弯液山区溪道、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余姚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9.91亿元。

截至9日上午10点,余姚全市过程闹睁面雨量499.9毫米,达百年一遇。

强降雨导致城区大范围积水,交通基本中断,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当前,严重的内涝正在考验着这座东方港城。其中,宁波余姚受涝严重。城区有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基本瘫痪。

截至2013年10月10日上午11时,余姚市高速班线仍全部停运,建立了15条临时性路线,解决群众出行,440辆出租车仍继续停运。此次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时间内的平均面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超过去年正面登陆的“海葵”台风,特别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灾区余姚的总降雨量高相当于68个西湖的总水量。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余姚洪涝区一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一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突然闻到汽油味,随后有汽油浮现在水面上,漏油面积不断扩大。

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派出消防战士乘坐皮划艇前往现场。据现场勘查,该加油站储藏有3万公升汽油和3万公升柴油,发生泄漏的是汽油罐,罐体浸没在水下。2013年10月10日13点左右,加油站周边群众已被疏散。

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已经使用木板和棉被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漏油进行控制。由于发生泄漏的罐体浸没在水下,加上水举物质浑浊,抢修人员尚无法确定泄漏点的位置,相关紧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截至12时30分,泄漏汽油已经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面,消防战士正在现场紧急处置。

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余姚城区积水区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区积水依旧较深,城区积水全部退去要到到10月12日左右。尽管四天“大水围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给余姚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超过200亿元。浙江省民政厅10月10日下午表示,余姚全市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充足,除了 *** 采购的食品外,社会各界的捐赠食品和物资正在不断运往灾区。事关百姓基本生活的水、电、路灯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恢复。

2013年余姚水灾的围堵事件

2013年10月11日晚,浙江余姚,宁波台记者在市中心报道余姚洪水已退,余姚已恢复正常生活。民众称其粉饰灾情,强烈要求他们去花园新村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报道,随后民众围堵卫星转播车,并将护送电视台记源银者的宁波特警警车砸坏。

2013年10月12日上午,宁波电视台在栏目官微 @N *** V看看看 发布关于余姚卫星车被围堵事件的说明,称记者所坐的卫星车所能到达区域沿途见闻报道客观真实,并提到记者并未与当地群众有语言上的冲突,没有任何电视台工作人员说过“余姚人是神经病”。

《看看看》栏目组表示,网友通过微博、微信发布言论,称记者在采访现场表示余姚城区已恢复正常水电供应并辱骂当地群众。事实上,记者描述的是从余姚高速出入口至现场直播点雹伏宴半小时路程中的见闻,所用的语言为“一些道路积水已退去,有些路段是趟着水进去的。今天和昨天不同的是,一是通讯在慢慢畅通,另外市民和车辆在慢慢开始有序的正常生活,一些市民家里也开始通电。”

余姚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在10月12日凌晨00:43发出一条呼吁:市民朋友们,余姚已经遭遇天灾了,我们一定要保厅禅持冷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冷静、冷静、冷静。

奏化特大洪水是77年还是76年

历史上,1922年和1963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给奉化江两岸明埋人民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灾害。如无台风,久旱无雨,也会引起严重干旱。

为根除奉化剡江的水患,解决鄞奉平原旱涝灾害,必须尽快治理奉化江流域。1964年2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交《甬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将长里方(交口)、横山、亭下三大水库列入规划项目。1975年6月,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原有《奉化江流域规划》进行修正补充,提交野凳了《奉化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对1964年《甬江流域水利规划报告》中不足部分进行了补充和论证,提出在剡江上游建亭下水库的计划。1976年3月,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会同宁波地区和鄞县、奉化、镇海三县水利局,着手进行勘测设计,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77年3月组织《亭下水库初激脊蚂步设计》审查,10月将《亭下水库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上报国家水利电力部,次年4月国家水利电力部作出“同意亭下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6平方千米,总库容1.5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可以减轻下游鄞奉平原40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可发展和改善灌溉鄞县、奉化、镇海等县67万亩农田”等意见的批复。是年7月,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继皎口水库竣工后接手承担亭下水库的施工任务。

是不是记错啦~貌似没有特大洪水呢。要是有的话我想可能是77年的~

2013余姚市历史

1.余姚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宁绍平原,东经120至121度,北纬29至30度,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余姚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南部为四明山区,山峦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总面积15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余姚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

余姚地处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总时数2061小时。年平均气温16.2℃,7月份最高,平均28.3℃,1月最低,平均4.1℃。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2.2℃(2013年8月6日),最低-9.8℃(1977年1月31日)。雨量充沛,年平均隆水量1547毫米枯局芦,由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年降水的70%以上。冬季盛行西北到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每秒2-3米。夏秋间多台风和热带风暴,冬季四明山区有积雪。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腊游、风、潮为主。

余姚北部全境为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 *** 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变幅大,杭州湾为中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9.8米,余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黄家埠2.5米、小曹娥3米。

2.2013年余姚水灾的受灾情况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宁波余姚市是浙江受灾最严重的一处。

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主任宣伟丽指出,余姚主要是受到四明山区暴雨影响,姚江江堤个别出现漫堤险情。“70%以上城区受淹,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行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余姚市防指于10月8日晚表示,截至8日晚8时,过程雨量496.4毫米,全市79个监测点中有39个超过500毫米,其中最大张公岭站809毫米。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2013年10月8日晚7时,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行政村和社区被围,受灾人口832870人,房屋受损较严重的25650间,转移人口61665人。城区大面积受淹,交通瘫痪;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山区溪道、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

余姚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9.91亿元。 截至9日上午10点,余姚全市过程面雨量499.9毫米,达百年一遇。

强降雨导致城区大范围积水,交通基本中断,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当前,严重的内涝正在考验着这座东方港城。

其中,宁波余姚受涝严重。城区有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基本瘫痪。

截至2013年10月10日上午11时,余姚市高速班线仍全部停运,建立了15条临时性路线,解决群众出行,440辆出租车仍继续停运。此次台风“菲特”带来没带的强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时间内的平均面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超过去年正面登陆的“海葵”台风,特别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流域性洪水。

其中,灾区余姚的总降雨量高相当于68个西湖的总水量。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余姚洪涝区一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

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一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突然闻到汽油味,随后有汽油浮现在水面上,漏油面积不断扩大。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派出消防战士乘坐皮划艇前往现场。

据现场勘查,该加油站储藏有3万公升汽油和3万公升柴油,发生泄漏的是汽油罐,罐体浸没在水下。2013年10月10日13点左右,加油站周边群众已被疏散。

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已经使用木板和棉被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漏油进行控制。由于发生泄漏的罐体浸没在水下,加上水质浑浊,抢修人员尚无法确定泄漏点的位置,相关紧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截至12时30分,泄漏汽油已经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面,消防战士正在现场紧急处置。 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余姚城区积水区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区积水依旧较深,城区积水全部退去要到到10月12日左右。

尽管四天“大水围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给余姚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超过200亿元。浙江省民政厅10月10日下午表示,余姚全市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充足,除了 *** 采购的食品外,社会各界的捐赠食品和物资正在不断运往灾区。

事关百姓基本生活的水、电、路灯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恢复。

3.求一篇关于宁波历史的小论文,1500字内容关于宁波名人,发生在宁

宁波历史悠久。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

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

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 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

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

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 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

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 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

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 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

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

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

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州。 《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

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

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4.高铁余姚北站和余姚站是不是同一个站

高铁余姚北站和余姚站不是同一个站。

高铁站停靠高铁和动车,余姚老站停靠普通客、货运列车。

余姚北站站址在浙江省余姚市的凤山街道五星村,是沪杭甬客运专线的一个车站,隶属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管辖。

余姚站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

扩展资料

余姚北站,新建北路以东,城东路以西,纬一路以北,车站为高架车站,高架下面是候车大厅,设2站台6线,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4条,近期年发送旅客为420万人次,远期年发送旅客为600万人次。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4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提供公共及配套停车位约1100个。平面布局包括余姚北站站场南北广场及东、西城区和城乡公交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

余姚北站站场建设面积为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设计基于河姆渡遗址的代表形象——双鸟朝阳。天、地、人共存共生,预示着余姚高铁新城的光明未来,象神鸟一样昂首挺立。站房两侧枢纽综合体形态犹如双鸟引吭啼鸣,中部站房与广场如同炽烈蓬勃的太阳,通过独创设计使交通与商业协力腾飞。

广场的景观设计和人流疏导相结合,突出主要交通轴线和视觉轴线的引导,同时考虑休息交流的小环境营造,在周边的开放空间内布置绿化、景观,起到空间的分离和缓冲带的作用,整体景观设计体现出开阔、大气、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双鸟朝阳通杭甬,霓光溢彩新门户,光之羽翼飞速跃,时代新城新风姿”。

车站以城际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中长途公路客运、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出租车及大型停车场组成,周边地区配套建设商务办公、物流管理、信息 *** 等功能,是余姚东北地区综合 *** 通枢纽中心。

余姚站始建于1913年。2013年6月15日余姚北站启用,所用动车,高速动车已停靠余姚北站,余姚站停靠普速列车。

2017年6月10日,余姚火车站开通至宁波火车站城际列车,站点位于火车站东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余姚站

百度百科_余姚北站

5.关于历史与社会

历史上虞是浙江建县最早县之一,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上虞县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

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

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公元25~56年)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

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

唐初,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八年州废。

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属会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后,仍属越州。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会稽复置上虞。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

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复为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

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制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

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21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

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1954年秋,绍兴县东关区及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四村、胜江5乡和富盛区的长东、保山、长塘、会胡4乡划入上虞。

1956年11月,丰惠区永兴乡和下管区王家庄、大岭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川下村划归汤浦;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管大公社的大山、隐地、黑龙潭、悬岩、溪山5村以及陈溪公社戴王、糜家2村划归余姚县,1954年9月,县人民 *** 迁至百官镇。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县设市。

2013年10月,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地形地貌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钱塘江河口水域212.3平方公里。上虞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全市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

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4] 浙江省第四大河曹娥江自南而北纵贯全境,主要支流有小舜江、下管溪、隐潭溪。

主要人工河有萧曹运河、虞甬运河、四十里河、十八里河、百沥河及海涂中心河等。平均年入境水量约27.95亿立方米,是全县水资源总量的3.33倍。

主要湖泊有小越湖、破冈湖、白马湖、铲还湖、皂李湖、西溪湖、谢憩湖、康家湖、贺家池(部分水面属绍兴县)等。[4] 气候特征绍兴市上虞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

又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总趋势是洪涝多于干旱。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

[4] 绍兴市上虞区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公元前222年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3年撤市设区。

上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时有提出唯物论断的王充,投江救父的孝曹娥,在上虞隐居后东山再起的谢安;近代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代茶圣吴觉农;现今又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奥运之子何振梁,著名导演谢晋,章氏父子,六龄童故乡等。

创办于1921年的春晖中学,早年享有“北南开、南春晖”美誉,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李叔同、朱光潜、叶圣陶等一代名师名家都曾在这里任教或讲学,形成了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与时俱进”当年就是它的校训越红酒、崧厦榨菜、梁湖水磨年糕、上虞黄瓜、上虞柳编、越瓷、盖北葡萄、青梅 、崧厦霉千张、上虞魁栗、二都杨梅[10]。

6.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什么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演变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在扬州开凿邗沟, 以通江淮。

到了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和鸿沟,从 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但这只是京杭大运河的 萌芽期。京杭大运河的发展期,主要是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这是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通济渠, 直接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后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 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京杭大运河的再次发展期在元、明、清。元 *** 凿的 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到卫河段;一是大都到通州 段。

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到须城(东 平县)安山,长75千米;公元1289年开会通河,从安山西 南开渠,由寿张西北到临清,长125千米;公元1292年开 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到通州入白河, 长25千米;至公元1293年,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 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7.急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更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

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

8.浙江有什么悠久的历史啊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

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

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 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

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 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

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 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

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 *** 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 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宁波自古以来发生过地震吗?

发生过。据史料记载,1523年,宁波镇海口曾发生过5.5级破坏性地震。现代也只有两次较明显的地震活动,均发生在鄞州皎口水库附近地区。一次最大有感地震发生在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间,搜或唯震级3.9级;另一次发生在2009年9月至10月间,最大震级2.9级。

据查,浙江历史上共发生过12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历史记载浙江省最大地世培震是1523年镇海和1574年庆元5.5级地震。按照史书记录,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等破坏,史料还有地震后开粮仓赈灾的记载。

浙江地质构造复杂,有关报道显示,已查明的断裂带有23条,有5个发生6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7个发生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24个县市区被国务院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浙江省内有几十条区域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活动性很弱,最近10万年以来不活动,发生地震能力在降低、危险性很低。例如此次地震涉及的丽水-奉化断裂带和衢州-天台断裂带都不属于活动断裂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而浙江恰好避开了两大地震带,处于地质相对安全地带。建国团姿以来,浙江是唯一没有发生过强震的省份。尽管如此,据媒体报道,近十年来,浙江共发生2级以上地震154次,其中4级以上地震14次。

中国史书记载了哪些特大洪灾?

据史书记载,我国几条主要江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是:

海河:从1368~1948年约500年间,共发生水灾387次,平均每3年中有两年发生水灾。

黄河:自公元前602年以来的2600年间,决口达1593次,重大改道26次。

淮河:从1470年以来比较完整的资料统计分析,近500多年来共发生较大水灾350多次,平均近两年一次,其中流域性的重大洪水近20次。

长江:中下游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年中,曾发生大小水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近代1921年来,发生较大洪水12次,约6年一次。

珠江:自汉代以来共发生较大范围洪水408次。其中下游沿岸地势平坦,洪水灾害更为频繁,平均30~40年一次大灾,2~3年一次小灾。

20世纪的洪水灾害

20世纪最大洪水灾害有5次,分别是1931年、1954年、1991年、1992年、1998年大水灾。

1931年,我国发生特大水灾,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5省,山东、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令人触目惊心。

1954年,全国受灾弯悄昌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

1991年,全国气候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滞留在长江以南,江淮流域入梅早,雨势猛埋扒,历时长,淮河发生了自1949年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3个蓄洪区、14个行洪区先后启用;太湖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位4.79米。

长江支流滁河、澧水和乌江部分支流及鄂东地区中小河流举水等相继出现近40余年来最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发生两次大洪水,哈尔滨站最大流量10700立方米/秒,佳木斯站最大流量15300立方米/秒,分别为1949年以来第三位和第二位。

据统计,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遭受水灾,农田受灾2459.6万公顷,成灾1461.4万公顷,倒房497.9万间,死亡5113人,直接经济损失779.08亿元。

其中皖、苏2省灾情最重,合计农田受灾966.5万公顷,成灾672.8万公顷,死亡1163人,倒房349.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各占全国总数的39%、46%、23%、70%和62%。

其他重大水灾有:1958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出现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1963年海河流域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1982年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1992年,闽江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十里庵站洪峰流量27500立方米/秒,竹岐站洪峰流量30300立方米/秒。闽江流域遭受较严重水灾。

钱塘江上游出现1949年以来第二位大洪水,兰溪站洪峰流量12100立方米/秒,沿江县市受灾较重。此外,大渡河、湘江、信江、漓江及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大洪水,造成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运蔽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

原文链接:http://www.36sw.com/news/212893.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宁波历史上有几次大水灾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键词: 余姚 上虞 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