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读音】:da ming dǐng dǐng
【近义词】:赫薯拦赫有名 举世闻名
【反义词】:无声无息
【例句】:
1.这位大名鼎鼎的演员现在深居简出了。
2.安静山侯爵是当时一个大名鼎鼎的保王党。
3.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皮莱利。
4.先来说说大名鼎鼎的「隰州金梨」。
5.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
6.说到上海豪宅,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汤臣一品了。
7.突破航天技术瓶颈说到空间站,很多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和平号」空间站。
8.怎么,你----你一定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巴特勒船长----跑封锁线的人物了。
9.国内媒体援引目击者的话说,王皓喊道:「我是大名鼎鼎的王皓!我是世界冠军!我打你怎么了?」
10.乔治是他父亲最小的孩子,直到去年他的同父兄弟在民主党内异军突起时,他还很少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同父兄弟。
11.日本流行文化一贯的将机器人放在积极的光明之下,甚至在1951年就创造了大名鼎鼎的卡通机器人:哆啦a梦(tetsuwanatomu)。
12.这种方法,拥有穿着数学的外衣显得比已知的经济学更先进的心理优势,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其大名鼎鼎的著作里创建。
13.todiwala是英国的亚洲主厨之一,是伦敦东部大名鼎鼎的cafespicenamaste印度餐厅的厨数肆胡师赞助人、乐购超市购物的顾问和电视烹饪节目秀包括星期六厨房的常客。
14.莫尔斯脚踩踏板亲自操作(格拉福风留声机不是电动留声机),并且一回到伦敦就兴高采烈地把他的劳动成果拿给亨利埃德蒙兹看:「一个黑色小圆筒上有几道黑色螺旋线,记录著大名鼎鼎的女王的声音。」
15.原来弗兰雹态兹和阿尔贝在当天早晨曾接到了那位大名鼎鼎的罗马银行家送来的一张请帖。「小心哪,阿尔贝,」弗兰兹说道。
16.我请读者去看看,你会对我从这个大名鼎鼎的著作随意引用感到满意,对这本主的其它各方面感到满意,我是第一个对其表示敬意的。
17.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吉姆老爷?
18.不过,这也许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电视名人所希望的。
19.这星期六我和老姊及同事去了趟大名鼎鼎的莺歌陶瓷老街。
20.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如雷贯耳的,响当当的中国足球!
额手相庆 弹冠相庆有什么区别?各是什么意思? 急呀!速度!!!!!!!!!
区别如下:
1、出处不同:
额手相庆”语出清代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蔽液带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弹冠相庆”一词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此谓王吉做了官,贡禹也把帽子掸干净,准备去做官。
2、含义不同:
额手相庆: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同“额手称庆”。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
3、用法不同:
额手相庆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谓语、定语、状语;褒义词
示例:军务告竣,要办军费报销,无不~。”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 鲁迅《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
弹冠相庆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示例:蒋光慈《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
额手相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同“额手称庆”。
弹冠相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án guān xiāng qìng,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
扩展资料:
额手相庆”与“弹冠相庆”这两个成语,在语法结构上相同,但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而且感 *** 彩有褒贬之分,很容易产生误用的现象,使用时需充分注意。
“额手”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这里“额手”的意思是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后因以“额手”谓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或庆幸。“额手相庆”语出清代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汉语大词典》对“额手相庆”一埋唤词的解释是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如:“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鲁迅《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
与“额手相庆”同义的词还有“额手称颂”“额手称庆”等,大都用来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和喜悦的心情。“弹冠相庆”一词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宏芦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此谓王吉做了官,贡禹也把帽子掸干净,准备去做官。
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可见,此词是一个贬义词。
《汉语大词典》还指出了“弹冠相庆”的又一用法,即指互相庆贺,多用于贬义。如:“喧嚣一时的天价豪宅‘汤臣一品’,急剧放大了房产商的暴利野心,更为上海市房价高涨推波助澜。公众为其豪奢的装修和价格而震惊,房地产商却在弹冠相庆。”句子使用“弹冠相庆”一词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人当官而使其他人有官可做的意思,而是为了指出房地产商中存在着一种不恰当的自我庆贺现象,有批评之意。因此,这样使用“弹冠相庆”,也是一种正确的用法。
参考资料:
额手相庆-百度百科
弹冠相庆-百度百科
水浒传 字词拼音解释、摘抄句子、句子赏析、感悟
1、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
【拼音】ān shàng rén dòu rén,zuò xià mǎ dòu m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纽做一块;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
【释义】形容双方争斗十分激烈。
【正例】① 该国的总统选举,逐渐演变成亲总统和反总统两大阵营的激烈争斗,真是“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这场政治危机至今未有化解的迹象。② 下面,单就大盘分析一下:我们看到市场中的两种力量犹如“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争斗得十分激烈,暂以多方势头更胜一筹。
2、说时迟,那时快
词 目 说时迟,那时快
发 音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释 义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也指讲说时笔墨唇舌占用时间,而所说的动作却是很快的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包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
3、面如重(zhong)枣,目若朗星
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比喻句,用重枣的深赤,来抽象形容面部,用明朗璀璨的星星,洞并衫来刻画人物眼睛的炯炯有神!
出自: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蔽羡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 *** ,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纳腔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 *** ,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梁山泊悲剧,宋江之过?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却奴颜婢膝,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由此可见,宋江乃仁义之仕,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 *** ,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 *** ,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 *** ,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