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爱情里合不合适只是假象,最终还要看谁更能忍让
三弟在剧组跑龙套,他说他爱好这个活,转瞬30,许多人都攒钱买了屋子,车子,亲属催婚,历次视频他都不承诺接,他说不想面临大师,本来我感触有理想仍旧好的,万一实行了呢?他仍旧回了故乡,捡起了有年不看的工科书发端考订找处事,女伙伴的摆脱和相亲面临的宏大的压力他采用从新发端
这是政治的和地质的地狱
动荡,潮湿,无知,长满青苔
我也有阳光明媚的地狱
晴空下的一次葬礼,涪江边春光里的一具腐朽的尸体,或是冬日下山坡上的一座旧坟,都是对我的阳光的地狱的启示
下午,或者早晨,在一间熟悉的木屋里醒来
房间渐渐明朗
一束静止而又普通的光照出了圆圆的窗洞、灰黑的蚊帐、脱落的画报、笨重的柜子和卷口的弯刀
我在哪里?我是谁?屋子是那样的陌生
恐惧突然袭来
我明白我不知道
似梦非梦,似醒非醒
我感觉我就在地狱里
恐惧像潮水漫来
我湿透了
我在罗嗦
屋外是静谧的,竹梢在晃动,阳光在摇曳,公鸡在打鸣,外婆在门外自言自语
秋叶一样的光团在帐顶摇动,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我终将死去
这种意识瞬间吞噬了我往后几十年的光阴,睡在床上的幼小的我似乎眨眼就垂垂老亦
总以为是梦境,但那不是梦,我们,相遇了
都有些惊喜,在那遥远又偏僻的地方,在那寂静的高原县城,躲过都市的茫茫人海
凭吊名胜古迹对一个文人来说,构建他的自身文化人格,精神取向实在太重要了
对于我这个受过严格传统教育的文字工作来说,早就应该将拜谒屈原的空白补上,然而汩罗江畔那个天崩地坍的故事太能够击脆我的精神了
这种脆弱性起源于我的童年──我的读过几年私塾的奶妈,在一次过端午节时,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她黯然伤神讲叙三闾大夫屈原投汩罗江的悲惨故事
这个故事一直影响着我的精神取向,甚至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