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天生一副好嗓子,不是指唱歌,而是指诵读方面
在当年那浓浓的文学氛围的渲染下,老四偶尔给我们来一段名家名句的演绎或是精彩的电影对白翻版,会让我们众多的文学痴情男女热血沸腾,激动得不知东南西北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老四在我们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郭沫若先生的《屈原》中的“雷电颂”
还有一次我有幸和老四配合在全校学生面前表演一段电影的对白,结果那天音响效果不好,加上下面的人叽叽哇哇地在讲话,班上的人说那天就看我俩在台上傻站了一会,鞠个躬,然后昂首挺胸地下台了
老七长得肥头大耳的,却不符合古话“心宽体胖”,他小子虽然是好人一个,却心眼小,自私
大家很多时候和他都有话不投机的感觉,故而他有些脱离我们这个大集体的倾向,和老八成了攻守同盟
那时学校要上写字课,写毛笔字,他和老八与那个教写字的老师搞得火热,深得老师的身传,写得一手好字
只是在我看来,他们写的那字虽好,却都属于小家碧玉的欧体,难怪大度不起来
现在见了面,我还是要损他两句,他也不恼,哈哈一笑,当什么也没发生
老八的样子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字来形容是:酷
一幅黑眼镜,不苟言笑
想到他耳朵里就会响起那句高昂的“风风火火闯九州”来
看到他时常低垂的头,你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想用镜片后深邃的目光来探寻祖国大江南北无尽的宝藏
他的这个姿势常常是连和你说话时也保持不变,让你有拉链没拉好或是鞋尖有洞的忧虑
记得有一次,我哼着快乐的小调在门口洗衣服,结果老八像一阵风似地窜到门口,一脚将门口那可怜的挡道水桶抽射到几米之外,那水桶抽搐了几下,牺牲了
当然他后来也买来了新的水桶,使我们的生活重归于正常
在一次写人的作文中,我添油加醋地将这事写了出来,末了表扬了他外粗内细的性格,结果他在下面死死地盯着桌脚,不停地嘀咕,没有啊,没有啊! 哔业的那天晚上,寝室里没有了往日的争论声,时间在离别的空气中流逝,天一亮,大家各奔东西,九二三男一号就成了我记中无法抹去的部分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的亲历亲闻,外加道听途说及无限遐想,如果那位兄弟看到了,认为有损你老的清誉,请狠狠地来敲诈我
八位主角到齐了,翠花,上酸菜!
昨天还满树的榕花,今天却变得支璃破碎,没有一朵像昨天一样的完整、漂亮
十一点半了,肚子饿得咕咕叫,跑去看他,电影竟然还没有结束
他看得很兴奋,向我讲述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我捧着书倾倒在他的怀里,他轻轻的抱着我
最喜欢这样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让自己依偎,有一双有力的手臂把自己环绕,仿佛一下子又成了童年时代的那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小女孩
真想喊你一声爸爸,轻轻的我凑在他的耳边说
我小时候我很幸福的,但也没有这么幸福过,也从没有想到,三十岁了,我还能天天享受着被溺爱的感觉
除了幸福,我想不出第二个形容词
往前,不远处
抬头望,但见,红褐砂岩高耸山顶,树竹参天,郁郁葱葱
东坡赤壁就这样背靠群山一脉,面对滔滔长江;矶头上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成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
登楼远眺,真可谓:满目丹霞涂穷壁 江山如画尽阶前
哦,这如此神奇的土地,难怪北宋文豪苏轼(字自瞻,号东坡居士)谪居黄州多次到此游玩,会居此长达四年之久?并留下了大量诗章,让“东坡赤壁”因此而盛名呢?
1981年,我进民航专科学校读书,班级里的同学来自祖国各地,那个年代,吃饭是要凭粮飘的
还记得粮飘吗?一张小小的纸,曾经让无数人挨饿
我有一个同学来自福建,长得高大魁梧,家里还有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弟弟,他的粮飘也是很有限的,自然也是常常吃不饱
得知还有同学挨饿,是在一次班会课上,坐在前排的我回头看了一眼他,他涨红着脸低头不语,我想,他很难过吧
我家有一个当兵几十年的老爸,家里的粮飘自然是剩余不少,周末回家后,我把家里的粮飘“偷”出来,用左手(怕被认出字体)写一封信,记得信很短,内容还真不记得了,附上粮飘一起寄了出去
收到粮飘后,记得班主任曾经在班会课上还查过,此事,自然是没有人愿意认“罪”
以上就是关于(抖音头条)一元一分跑得快红中麻将APP贴吧/微博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